八大菜系
鲁菜
川菜
粤菜
闽菜
苏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视频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风味小吃
养生菜谱
特色美食
国外美食
饮品甜点
烘焙食谱
汤粥做法
记录片
家常菜谱
小吃
热菜
小炒
凉菜
早餐
汤羹
煲粥
饮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锅
荤菜
卤菜
素菜
奶昔
果酱
酱菜
盖浇饭
炒饭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饮食
食材百科
食疗菜谱
美容瘦身
母婴饮食
疾病调理
饮食常识
烹饪技巧
厨房常识
四季食谱
春季食谱
夏季食谱
秋季食谱
冬季食谱
特色面食
面条
馒头
包子
面食
烘焙
饼干
面包
蛋糕
馄饨
饺子
花卷
意面
春卷
披萨
糕点
蛋挞
饼类
月饼
食材大全
肉禽类
水产品类
蔬菜类
果品类
米面豆乳
药食及其他
调味品类
美食问答
专题频道

秦皇岛小吃大全_秦皇岛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做菜网 分类:食材百科 时间:2017-01-14 15:24:18

秦皇岛,简称秦,是河北省省辖市,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位于华北地区、冀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葫芦岛、西接唐山、北接承德,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拥有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

著名小吃有:烤大虾、长城饽椤、四条包子、回记绿豆、老二位麻酱烧饼、煎饼合子、杨长子火腿肠、莲蓬山牌火腿肠、金杨火腿肠、孟和尚粉肠、锦发酱驴肉、晓晓炸排骨

回记绿豆糕

简介

回记绿豆糕是秦皇岛山海关特有小吃,入口即化,口感细腻,深受当地人及游客欢迎。

历史文化

清真回记糕点部始建于1945年,因初创人是回民,又姓回而称"回记"半个多世纪来,用地产绿豆以及白糖,按祖传秘方的调制生产出口味醇正的产品,深受市民以及周边地区群众的欢迎。

[!--empirenews.page--]

抚宁老髦肉

简介

抚宁老髦肉创始于1871年,在百余年的历史中,以色鲜、味香、洁净、防腐而闻名于冀东,成为抚宁著名的地方熟食。抚宁老髦肉,系以创始人王锡符的绰号“老髦”而命名。其色棕黄,肉质净,具有弹性,料味深入,质嫩不绵,清香滑口,熏味香醇,伏日不招蝇、腐败,耐于贮存,便于携带,且风干而不变质。

历史文化

据清雍正六年《王氏家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王巨贤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到坟坨管理区的旧县村落户。几代相传,至王增这辈,虽然人丁兴旺,但是皆无功名。王增(1873---1958)9岁时随祖父王锡符迁到抚宁县城西街,典房居住,以煮猪头为业。起初日煮一两个,买卖也不太兴旺。心灵手巧、善于思考的他,经过反复试验,精心制作,不仅色泽鲜艳,味道鲜嫩可口,销量大增,后来每天可煮十余个。由于王增口音不太清晰,每天将煮好的熟肉背到鼓楼根下叫卖:“烧肠、烧肉喔!”当地人听不清,都听作“髦肉喔”。天长日久,人们便给他起个外号叫作“老髦”,他熏制的猪肉得名“老髦肉”。1917年后,王增不断探索,改进制作工艺,使得“老髦肉”味美适口,肥肉不腻,颇受顾客赞誉,连奉军大帅张作霖也经常派人来关内买“老髦肉”用以馈赠亲友。因此,“老髦肉”在东三省及京津一带名声大振。“老髦肉”的加工制作非常讲究,选肉严格,不鲜的不要,过肥的不要,清洗认真,不得留下残存毛根,猪肉和猪头、下水配比适量,确保老汤纯净。

城关西街“老髦肉馆”从清代至民国初期较为繁荣,“老髦肉”颇有名气。1933年春日军占领抚宁城后,日伪、土豪劣绅残酷欺压剥削,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多重课税,老髦肉铺不堪重负,从此一蹶不振。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又占领抚宁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老髦肉铺经营不善,一直惨淡经营,最后不得不倒闭。

改革开放后,王氏后人曾经多次力图重振雄风,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经营理念、资金制约、餐饮业竞争激烈等多方面的因素,效果仍不理想。

但是,老髦肉一直在抚宁人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并且已经成为一句歇后语了,被贵州人民出版社《风物掌故歇后语》一书收录:“抚宁熏猪肉——老髦肉”。意思是形容一些人干工作慢吞吞的,不利索。因而在抚宁方言中,“肉”有磨洋工,办事效率低的含义。

[!--empirenews.page--]

炭烤生蚝

简介

炭烧生蚝是沿海地区的特色小吃,是用新鲜生蚝通过炭烤而,其味道鲜美,深入大众喜欢。

生蚝是牡蛎品种中个头比较大的品种之一,个头大的一个带壳就能在一市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长或者是养殖在江河与大海交融之处,在半咸半淡的内湾浅海上。由于适合生长条件的限制,它的数量上比其它品种的少,因此它的经济价位一般比较高。

生蚝味咸、涩,性微寒;归肝、心、肾经;质重镇降,可散可收;是唯一可以生食的贝类。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主治眩晕耳鸣,手足振颤,心悸失眠,烦躁不安,惊痫癫狂,瘰疬瘿瘤,乳房结块,自汗盗汗,遗精尿频,崩漏带下,吞酸胃痛,湿疹疮疡。

做法

1、将活生蚝撬开,将蚝肉和一边蚝壳用清水洗净,蚝肉沥干水分备用;[1]

2、炭烤生蚝大致可以分为蒜香、豉汁、原味三种口味。

蒜香汁:将蒜头切碎,如果吃辣的话可以放些切碎的红辣椒,将蒜茸、辣椒茸与油混合,放盐和味精(或鸡精)拌匀,盐要稍微多些。

豉汁:将豆豉剁碎,蒜头剁碎,也可放辣椒碎,用油、盐等混合拌匀。

3、将洗净的半边蚝壳放在炭火上,每个蚝壳上放一粒蚝肉,边烤边加上述汁,原味的只在蚝肉上刷点油,撒少许盐。听到吱吱响后将蚝肉翻面再加汁,烤一下即可。

炭烧生蚝的做法非常简单,只需将蒜蓉、末、酱等佐料放入刚刚撬开的生蚝内,再直接放到火上烤熟即可,这样既保证了生蚝的鲜味,蒜蓉又能有效地去除蚝本身的腥味和臊味,实为不可多的美味。生蚝本身独有的鲜味和肉质感觉让不少人上瘾,用烧烤来制作更增加了蚝的野味感觉。如果你想刺激,还可根据个人的口味,让师傅再帮你加点辣味,那又是另一翻滋味了。

[!--empirenews.page--]

鸽子

简介

粉鸽子,一般更普遍的叫法是鸽子。是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种食品名称,所谓粉鸽子就是用绿豆面贴在锅里,做成的圆圆的很薄很薄的薄饼,可以炖着吃、炒着吃、炸着吃、着吃、非常有益身体健康。在秦皇岛的三区四县大小超市集市村庄有卖,十分普遍。可以作春卷,千子等传统美食,也可以焦熘、滑熘,十分美味。

历史文化

相传慈禧太后每天用膳十分奢侈,菜式繁多,需要走菜(由太监轮换菜的位置,基本每种菜吃一口),一天御膳房做了一道粉鸽子,慈禧尝后太监想继续走菜,慈禧说:“搁这。”由于慈禧是满人,搁这的发音为“鸽之”,有谄媚之人即将之作为了菜的名字。后流传至今,于是叫做“鸽子”。(秦皇岛方言前后音区分不是很明显)

[!--empirenews.page--]

孟和尚粉肠

简介

孟和尚粉肠,始创于1886年,因创始人孟吃素,人称"孟和尚"。成品肠选料考究,配方独特,加工精细,五香味浓,爽口不腻,口味纯正,深受市民顾客欢迎。粉肠含有蛋白质、钙、脂肪等物质成分,具有补虚损、润肠胃、丰肌体的功效。

历史文化

“孟和尚”大名叫孟昭义,北京通县人,16岁起他在石家庄饭庄学徒。上世纪30年代初,孟昭义来到古城山海关,在南门外(现国百商城附近)开了个卖熟食的门脸,尽管没有牌子,但很快人们就发现这个有着亮亮光头的中年人做出的熏鸡、粉肠、猪蹄猪头肉、叉烧、小肚、丸子是难得的美味。孟昭义自幼有个小名叫“跳墙的和尚”,是家人为了好养活给起的,他为人诚恳实在,严谨规矩,大家于是尊称他为“孟和尚”。

随着经济政策的放宽,孟家开始“下海”。先是得到真传的“孟和尚”之子孟宪有每日下班后挎着提盒在车站附近卖熟食,后来孟昭义从车站离职,亲自推起售货车。从此,古城南门外“转角楼”南侧成了“孟和尚”熟食爱好者们会聚的地点,每天下午3点,“孟和尚”推着装满喷香肉制品的小车来到这里,不消多大功夫,车空了,肉制品们各自跟随面带笑容的主人四散而去。

“孟和尚”有个特别的规定,每人每天最多只能买一只熏鸡,除非你家中办事前日多预定几只。也难怪,“孟和尚”平常每天只做二三十只鸡,一个人买几只,别人恐怕要眼巴巴地白等了。逢年过节,买“孟和尚”熟食可难了,排队也不一定能买到,有食客只好摸到孟家“走后门”。

[!--empirenews.page--]

长城饽椤饼

简介

山海关有一种传统美食——饽椤饼,是山海关人人都爱吃的小吃。我们这里比较出名的“四条包子铺,就有卖的,但是也只是每年的4,5月份有卖的,平时都是没有的。以前在家的时候,我最爱吃饽椤饼了,总喜欢去四条包子铺买来吃,再吃点四条包子铺出名的肉包,喝点小米,真是享受呀。说起四条包子铺,也是山海关比较有名的地方呀,据说四条包子铺是1958年就开业的老字号,因坐落在古城山海关四条这条街上而得名,听说这个店在初创的时候,服务质量特别的高,吸引的顾客越来越多,名气也就越来越大了。

普通的面粉,常见的馅料加工成造型美观、口味独特、醇而不霸、肥而不腻,一直为古城和外地游人喜欢。以前我只知道四条包子铺有卖我爱吃的饽椤饼,却没在别的地方看到卖的,这一次是因为老妈早上给暖暖打牛奶,却发现有人在卖饽椤叶,我妈知道我爱吃,就买了一些回家。我只吃过却没做过,还真不知道要怎么做,我妈也只是知道要用淀粉什么的,具体做法也是不太清楚,我就去网上查了一下,没想到,还真有人自己做呢。

历史文化

传明朝将领戚继光率领以浙江人为主力的"戚家军"镇守山海关,北方粗粮较多,戍边士兵生活艰苦,因此有人利用每年五月长城沿线饽椤叶鲜嫩时机,制成饽椤饼,粗粮细做,改善生活。

[!--empirenews.page--]

杨长子火腿肠

简介

杨长子火腿肠为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特色风味小吃。杨长子火腿肠由杨庭珍始创。杨庭珍曾在山东济南给一家德国老板马斯萨兹制作火腿肠。1932年,杨庭珍与人在天津合开“胜利肠子铺“。1941年“胜利肠子铺”迁至北戴河,从此杨长子火腿肠名扬四海。杨长子火腿肠口感醇香,回味悠长,深受人们喜爱。

历史文化

北戴河杨长子火腿肠创始人为杨庭珍先生。1920年,杨庭珍在济南跟德国人学徒,学会了做德式肉制品的技艺。三十年代在北戴河开设了“盛利肠子铺”。由他制作的火腿肠气香味美、口感独特,“杨肠子”由此得名。后来由杨庭珍第三子杨德厚随父学艺,深得肉制品制作的真谛。

1990年,杨德厚组建北戴河盛利肉食加工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生产经营初具规模,日产火腿肠1000公斤。杨德厚经过几十年的配方研究、技术改进和工艺创新,杨长子火腿肠以其鲜香浓郁、回味悠长的口感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empirenews.page--]

老二位麻酱烧饼

简介

老二位麻酱烧饼是河北秦皇岛著名的特产小吃、风味美食。老二位麻酱烧饼是老二位饭店的优质产品之一,色泽微黄,层次分明,麻香醇正,松软适口。

做法

原料:

面粉、 芝麻酱、花椒粒、 盐、芝麻粒。

制作方法:

1、温水和面, 醒30分钟

2、 花椒粒温火抄香,研成细末

3、 把面做成面剂,压成长方形薄片,越薄层儿越多

4、 面片上撒上盐,花椒面, 压实后抹上芝麻酱

5、 将面片儿从一边卷起, 卷成长条, 切出若干份饼坯

6、 将圆饼坯轻轻压平,一面抹上少量温水,沾上芝麻粒

7、用平底锅将饼烙成微黄色

8、用烤箱烤至中间鼓起即可

[!--empirenews.page--]

赵家馆饺子

简介

赵家饺子馆包的圆笼蒸饺,皮薄馅大,香而不腻,水灵可口,是昌黎闻名遐迩的地方传统食品。

昌黎赵家馆,位于昌黎县城鼓楼东大街,始创于1921年,创始人赵福元(1907年—1996年)是一代著名的饺子大师。赵家馆和赵家馆饺子主要经历了四十年代的红火期、五十年代的鼎盛期、六十年代“文革”期间的艰难期、“文革”后的振兴期,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久负盛誉的赵家馆饺子,是昌黎县传统的老字号风味食品,以圆笼蒸饺为主。其特点是:选料讲究、皮薄馅散、味道鲜美、香而不腻、水灵可口。形成了海鲜、素馅、肉馅、什锦四大系列,十三类品种。由于赵家馆饺子风味独特,市场畅销,《人民日报》海外版、《河北日报》、《经济日报》、《食品报》等都有报道,曾轰动海内外。

历史文化

赵家饺子馆的创始人、人称赵老二的赵福元,是远近有名的一代饺子大师。赵福元生于1907年9月5日。在他尚未来到人世间时,他的父亲就带领家人从昌黎县城西的后封台村来到了昌黎城关。他的父亲先在西关王家店当了几年杂工,后来在西门外支起一个小饭摊。赵福元稍稍长大,就成了饭摊的一个小伙计,与哥哥一起跟着父亲维持生意。不料,没过几年,哥哥撒手而去,嫂子被迫改嫁出走,家中的生活担子过早地落在他的肩上。在苦难中长大的赵福元,发誓要让一家人过上半温半饱的日子。在他30多岁时,县城南关盖起戏园子,他决定不再到处赶庙会、追集市卖烧饼,在群仙茶园附近支起布篷,建立了个固定营业点。又过几年,他在戏院街租了间半房子,夏卖冷食,冬卖煮饺,正式把店名叫为赵家馆。当时,昌黎城里饺子馆众多,同行业间竞争激烈,赵福元为使自家的小饺子馆立脚存生,用尽心思钻研做饺子的手艺,终于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饺子。

面包四五个,他将皮擀得薄又透明,包到七八个;不少饭店包的饺子馅以肉多油大取胜,他力求水灵味鲜。他坚持精选用料,即使是白菜,也力求帮薄菜甜,采取榨压菜馅,去掉水气,加进海味,和进肉汤等工艺,想法使馅鲜美而不腥不腻。同时,他备的下酒菜也坚持简单、实惠,只是一些煎鱼、炸虾、煮花生等,并坚持饭后给顾客添加一碗味道鲜美的清汤。为了降低成本,又使饺子风味上乘,他在配科与拌馅上练出了许多绝招儿。如在馅中加进适量的卤虾油,配以辣椒等,使之不腥不辣,分外水灵有味,等等。再者,他坚持薄利多销,热情服务。一来二去,赵家馆的饺子以物美价廉在昌黎城关出了名,并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经营风格。

新中国成立以后,昌黎县城成为唐山专署驻地,城里的饮食业出现了空前兴旺的景象。赵福元心情舒畅,在解放初期又琢磨起改进饺子制作方法的技艺。他博采众家之长,废寝忘食地试验,终于把皮薄、馅散的煮饺变成了有着同样特色的圆笼蒸饺。由煮变蒸,饺子原有特色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了。赵福元平中求奇,圆笼蒸饺一问世就深受顾客青睐,使赵家馆的名声大振,远播京东各地,引得许多外地人前来慕名就餐。

赵家馆的饺子脱颖而出,赵福元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继续创意求新,四处取经,力求使圆笼蒸饺这一地方传统食品更有特色。到20世纪50年代,赵家馆的饺子成了关内外有名的地方风味食品,赵福元也成了远近有名的厨师。然而,在文革开始以后,曾带头参加公私合营,一直遵纪守法、克己奉公,身为县政协委员的赵福元却被打成了所谓的技求权威,赵家馆的饺子也被当成四旧遭到横扫。

文革寿终正寝以后,赵家饺子馆才得以春风吹又生。重新回到案板旁的赵福元尽管已经年逾古稀,但他却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儿。从1978年赵家饺子馆恢复之日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赵老二的赵福元师傅就每天醉心操劳在店铺内外。身子太胖,体重230多斤,行动不便,他就摇着特制的三轮自行车天天去市场上采购蔬菜;归来又拖着沉重的身躯下厨房配科、拌馅,还不时向顾客询问饺子的成色,征求意见。赵福元一脸福相,待人和善,给人的感觉,他和那饺子一样令人心醉,一样富有文化。

1996年8月7日,善治扁食的赵福元在自己即将年满89岁高寿时去世。

如今,赵家饺子馆由赵福元的孙子、赵家饺子馆饺子的新一代传人赵志强经营。

做法

一般肉馅配料是:以蒸作1斤精面粉的饺子为例,需要鲜猪肉6.5两,大油1两,香油5钱,海米5钱,味精5钱,、菜、香蘑及各种小料适量。并常随节令的变化,分别掺拌对虾、蟹肉、虾籽、鱼骨、海参干贝、青蛤、蛤蛎、鲍鱼、八爪鱼、皮皮虾等各种海味,使饺子具有独特的风味,深受顾客欢迎。制作方法为开水烫面,肉馅喂鸡汤,全部手工制作。质量标准是:1斤面粉蒸作70个饺子,重3.1-3.3斤。

[!--empirenews.page--]

四条包子

简介

四条包子是河北秦皇岛有名的特产小吃、风味美食。因四条包子的老店开在古城山海关的四条这条街上而得名。现由秦皇岛市山海关四条包子餐饮有限公司专营。四条包子外观精美,口味独特,味醇不腻,是当地久负盛名的快餐食品。

历史文化

四条包子铺是1958年开业的老字号企业。因座落在古城山海关四条这条街上而得名,其店初创时,服务质量比较高,吸引顾客较多,而名气越来越大。

返回做菜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