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鲁菜
川菜
粤菜
闽菜
苏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视频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风味小吃
养生菜谱
特色美食
国外美食
饮品甜点
烘焙食谱
汤粥做法
记录片
家常菜谱
小吃
热菜
小炒
凉菜
早餐
汤羹
煲粥
饮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锅
荤菜
卤菜
素菜
奶昔
果酱
酱菜
盖浇饭
炒饭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饮食
食材百科
食疗菜谱
美容瘦身
母婴饮食
疾病调理
饮食常识
烹饪技巧
厨房常识
四季食谱
春季食谱
夏季食谱
秋季食谱
冬季食谱
特色面食
面条
馒头
包子
面食
烘焙
饼干
面包
蛋糕
馄饨
饺子
花卷
意面
春卷
披萨
糕点
蛋挞
饼类
月饼
食材大全
肉禽类
水产品类
蔬菜类
果品类
米面豆乳
药食及其他
调味品类
美食问答
专题频道

阜新小吃大全_阜新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做菜网 分类:食材百科 时间:2017-01-14 15:23:44

荞面是由成熟的荞麦粒脱壳加工后制成的,有着天然绿色食品的美誉。我们阜新地区盛产荞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阜新地区的荞麦不仅质量好,而且营养非常丰富,养份齐全,用其制作的各类食品不仅美味可口,口感细腻,而且还有着其它食品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经常食用荞面,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能起到有病防病,无病健身的作用,特别是对患有高压、高血脂、尿病的人经常食用荞面能起到一定医疗辅助的作用。目前,阜新地区以荞面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食品已多达数十种,现将具有地方特色的荞面风味食品择其一部分,作一介绍。

特色小吃有:蒙族馅、拨面、荞面合子、喇嘛、全羊汤、荞面驴肉、清炖甲鱼、清沟鱼宴、阿尔乡开河鱼等。

全羊汤

简介

全羊汤,是蒙古族的一道特色美食,就是将新鲜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货,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再放上各种佐料,进行食用。其味道鲜美可口,颇受人们的喜爱。

内蒙风味汤菜,俗称羊杂碎。用羊头、蹄、下水为主料,加辅料煮制而成。将羊头、蹄的毛,烫、燎、刮洗干净,羊肚用开水烫去毛,心、肝、肠等下水分别翻洗、浸、漂干净。锅内加清水入主料及花椒、山奈、小茴香、盐等调味品煮炖,锅开时,撇去浮沫,继续煮至香味溢出,头、蹄的骨肉能分离.其余下水熟烂后捞出,切成条或薄片。锅内加羊油烧热,用、蒜、辣椒炝锅,添入煮羊骨头汤、清水及适量的原汤和精盐等调味品,待烧开后,下入主料,煮至汤浓味醇时即成。配白焙子、香菜食用。此汤味鲜、香辣、浓醇、不膻,深受群众欢迎。

[!--empirenews.page--]

荞面合子

简介

合子在中国北方流行的一种汉族面食韭菜+猪肉的组合最常见和最受欢迎。合子皮薄、馅大、味道鲜美,因此深受欢迎。属于馅饼类,半圆形,两层薄皮内只有一层馅,需用饼铛烙制。其馅料主要有韭菜、茴香、鸡蛋、猪肉。

荞面,是由成熟的荞麦粒脱壳加工后制成的,有着天然绿色食品的美誉。我们阜新地区盛产荞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阜新地区的荞麦不仅质量好,而且营养非常丰富,养份齐全,用其制作的各类食品不仅美味可口,口感细腻,而且还有着其它食品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

做法

将荞面粉放入盆内,取适量温水和均,搓或长条状,下成一两左右的剂子,擀成圆皮,放入馅,做成锄板状,放入锅内,文火煎制成金黄色即或食用。馅心可选用青椒鸡蛋饮,羊肉冬瓜馅。特点是外焦里嫩,素淡可口。

[!--empirenews.page--]

荞面蒸卷

简介

荞面蒸卷,是阜新当地的一种特色美食。将荞面粉放入盆内,加沸水搅匀,揉至光滑,再将面团擀成薄厚相等的长方形,抹上一层熟油,把调制好的肉沫,撒在上面,卷成长条状,用刀切成随意形状。放入葱花的叫葱花卷,放入香菜的叫香菜卷,放入火腿的叫火腿卷,以此类推。

[!--empirenews.page--]

喇嘛肉

简介

喇嘛肉粥,又称“喇嘛粥”,过去是指寺庙内由喇嘛用肉、骨头和米熬的粥,所以叫“喇嘛粥”,起源于蒙古佛教喇嘛寺庙活动,一般是用羊肉熬成的玉米粥、小米粥、大米粥等,由喇嘛施舍给香客、施主。现在“喇嘛粥”不仅仅是在寺庙喇嘛熬制,已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蒙古人爱吃的饭食了。

“喇嘛粥”,起源于佛教寺庙,一般有羊肉玉米粥、羊肉小米粥、羊肉大米粥等,其味道鲜美,肥而不腻。历史上,凡是王公组织的祭祀敖包和那达慕活动,由王府安排肉粥熬制,如果是区域性农牧民组织的祭祀活动,由组织者安排肉粥熬制。现在,在查干花等地的敖包祭祀和那达慕活动,都是由村民组织负责肉粥熬制,供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食用。这种百人、千人、甚至于万人共食肉粥的场面可谓叹为观止,这种千百年来传承的习俗也是值得考究的文化现象。

“喇嘛肉粥”长期以来成为蒙古人爱吃的饭食。现在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小年),有些农牧民家庭还要煮肉粥吃。

历史文化

喇嘛原先是不吃肉的,喇嘛吃肉相传是被逼出来的。康熙八年,距阜新市约三十公里处的乡村,建筑起了一座大庙,起名瑞应寺。瑞应寺经不断扩建完善,形成了一座恢宏的藏式建筑群,鼎藏时期,有名的喇嘛三千六,无名的喇嘛赛牛毛。

为了解决众多喇嘛吃饭问题,瑞应寺的活佛派大喇嘛扎嘎去北京铸造大锅。扎嘎在北京住了一年零九十九天,经百般努力,铸成了一口能供八千人吃饭的大铜锅,又经千辛万苦,将大铜锅运回了瑞应寺。寺庙里的大小喇嘛都十分高兴。大喇嘛扎嗄更为欢喜,他认为自己铸锅有功,定会受赏。可是活佛没有封赏他。大喇嘛很窝火,不久便气死了。他死后,阴魂不散,在寺院里闹鬼。被迷上的喇嘛大吵大闹、又哭又笑,折腾得全寺院不得安宁。为此活佛领着众喇嘛祈祷,念《甘珠经》驱邪,跳查玛舞赶鬼,可是均无奏效,把活佛和众喇嘛愁坏了。正在没办法的时候,一个小喇嘛找到了活佛,说:“活佛,我有个办法能治住大喇嘛的阴魂,但怕说错了活佛怪罪。”活佛一听赶忙安慰小喇嘛:“你尽管说来,本佛一定不怪。”小喇嘛说:“咱们喇嘛教从来不吃肉,我想从现在起咱们开始吃肉,荤通七窍,大喇嘛的阴魂就不敢附体了。”活佛把眼珠转了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说:“那今天把粥锅里放上一些肉,熬肉粥吃,看看灵不灵。”全寺院的喇嘛吃肉粥后,果然驱走了大喇嘛的阴魂。从此,不但瑞应寺的喇嘛吃肉粥,别的寺庙喇嘛 也吃起了肉粥。由于喇嘛肉粥经文火慢熬,不但米稠肉烂,而且肉不腻人香甜可口,很快流传到民间,成为待客的佳品。

做法

熬肉粥时,先把下锅的肉砍好,骨肉分开。骨头炖好后捞出,放到大木缸里。再把肉下到锅里,待到肉炖熟后也捞出放到木缸里。这时往油汤里下米。米事先洗净装入木袋子里。熬一次粥需用二千多斤小米或是糙米,用许多人排成行扛到锅边放进锅里。用七八尺长的木锹翻搅,开锅后撤火闷熟。待熟好后再把木缸中的肉和骨头放进粥里和好。临开饭时要在粥上撒上一层黄油,用长马勺从锅里盛出来倒入木桶里。盛出一层后再浇上黄油。如此下去,吃完为止。

[!--empirenews.page--]

彰武手把羊肉

简介

手把羊肉,就是挑选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扒皮入锅,放入佐料,进行蒸煮。

操作简单明快,只加一小把盐(也有的不加盐,吃时蘸盐),火候恰如其份,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因为净手后吃肉时一手把着肉,一手拿着刀,割、挖、剔、片,把羊骨头上的肉吃得干干净净,所以得名“手把羊肉”。

手把羊肉和阜新地区早年蒙古族同胞游牧生活有关,当年这里的蒙古族同胞以食肉为主,于是就有了这种独特风韵的羊肉的吃法,并延续至今。手把羊肉的色、香、味、形都代表了阜新地区蒙古族牧民粗犷、豪放、热情、虔诚和好客的性格。如今,手把羊肉已成为彰武乃至阜新地区待客的美味佳肴。

[!--empirenews.page--]

猫耳朵汤

简介

猫耳朵汤,是阜新地区具有独自特点的荞面系列主食之一。把荞面和好,揪成小剂子放于手掌上,用拇指捻成猫耳朵形状投入烧开的汤里,故称“猫耳朵汤”。猫耳朵汤要配在鸡汤或骨肉汤里,汤内猫耳尤如一颗颗小“珍珠”上下浮动。食前放入香菜沫,西红柿片等各种小佐料即可,其特点是形似小猫耳朵,小巧玲珑,色泽鲜明,口感滑润。味道鲜美无比,回味无穷。

做法

材料:

面粉.鸡蛋,菠菜,酱油,盐和水

做法:

1、加入适量的水,在面板上撒些面粉,和面,把和好的面揉成团,切成粗条,然后切成小疙瘩,做成猫耳朵状。

2、准备下锅,倒水,放鸡蛋,放一勺盐,放菠菜,放第二次盐,放一勺酱油,出锅即可食用。

[!--empirenews.page--]

清沟鱼宴

简介

清沟鱼宴,产于彰武县境内,这里的大清沟水清、沟深,藻类繁多,为鱼类的生息、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里的鱼,由于摄食自然食物生长而成,因此,肉质细腻,无异味,并有着天然绿色食品的美誉。大清沟盛产鲤鱼鲢鱼鲫鱼鲶鱼草鱼、甲鱼等30多种鱼类,目前,最大的鱼达40多公斤。

清沟鱼宴可谓色、香、味、型样样俱全:糖鱼酸里带甜,焦汁鱼甜中带咸,干烧的红色,红烧的金黄色,溜鱼片乳白色,清沟鱼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鱼鲜味美、口味纯正。食用的鱼均采用现吃现捕现作的方式。二是烹调技术高超。不同的鱼采用不同的做法,用鱼的不同部位,可做出不同口味的佳肴。三是烹调方法花样繁多。有红烧、干炸、糖醋、清炖、清蒸、酸辣、滑溜等20多种。

[!--empirenews.page--]

喇嘛肉

简介

喇嘛肉,是由喇嘛发明的一种食肉方法。它以北方盛产的白菜及猪肉为原料做成。口味特点是:肥肉不腻,瘦肉不柴,肥瘦相宜,满口溢香,兼红烧肉、川白肉、大炖肉滋味而有之。由于猪肉浸透白菜,白菜充满肉味,亦含有干白菜、白菜、酸白菜的混合味道。菜汤鲜美脍口,沁入心脾,尤其以特大号海碗盛之放在桌心,大家围坐,众目所视,大有杀大猪、吃大菜的气氛。

历史文化

喇嘛肉的制作方法,是在瑞应寺居住的喇嘛们发明的。由于喇嘛上千,因此吃菜也只好用大锅炖、大盆盛、大碗装。天长日久,喇嘛肉在适应多人用菜的环境下,便逐渐产生了,并形成了一套固定的作法。多年来,它传至民间,并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尤其在阜新蒙古族集居的地区,喇嘛肉已成了蒙族人家待客的一种骄傲。

做法

将腌渍后的中等颗咸白菜切成块状,将带皮的五花三层的猪肉切成方寸形,一同放入铁锅内,加以葱、、盐等佐料,用文火慢炖,经过两小时,方可食用。炖好了的喇嘛肉,表面一层滚动的油花,大块猪肉在菜中裸露,一种诱人解馋的情绪顿然而生。

[!--empirenews.page--]

喇嘛糕

简介

喇嘛糕,是阜新境内蒙古族的一种传统糕点,采用优质小麦精粉、地产红豆、酥油为主要原料烘焙

历史文化

喇嘛糕是释迦牟尼佛的第十弟子乌巴力在东方的转世俗身、瑞应寺始祖活佛桑丹桑布发明的。相传有一天,苦行独修的桑丹桑布忽然梦见佛祖赠他一款他从未见过的点心,醒来便潜心模仿反复试制,终于在两年后发明了这种以面粉为皮、豆沙为馅、色香味形都十分精美的炭火烤制食品。至1669年,微服私访的康熙在桑丹桑布这儿偶然吃到这种点心,叹其精美。连连表示:以后还会再来你这儿,只为再吃你这喇嘛糕。这便是喇嘛糕名称的由来了;喇嘛糕也因康熙常以此孝敬孝庄太后而风靡大清朝野上下300余年。

做法

原料配方

鸡蛋42千克 特制粉26千克 砂糖34千克 桂花600克 白油2千克

制作方法

1.打蛋:将蛋汁放入搅拌机内,加糖搅打(将机器调到快档,以便充分搅打),待蛋液呈乳白色,液面有蓬松泡沫,体积增大,便可投入面粉搅打。注意打蛋时间不宜过长。

2.搅面、灌糕:将面粉缓缓投入打蛋机内,将机器改为慢档搅拌至匀,此时面糊已形成均匀蜂窝状结构,即可灌糕。将糕糊迅速灌入已刷过油的模具中,装屉入蒸箱蒸制。注意糕糊应随调随用,放入面粉调制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糕糊上劲。灌糕用模具每次用完应清除残渣,上油备用。

3.蒸制:蒸制开始时,先通以少量热汽,约3~4分钟后再加大汽量至0.5千克/厘米2,经12~15分钟,即可成熟,出锅。

4.冷却:将屉中产品挑出装箱,打一红戳。该产品含水较多,应充分冷却再入库。

[!--empirenews.page--]

荞面驴肉蒸饺

简介

荞面驴肉蒸饺,是一种具有阜新地方独特风味的大饺子,口味鲜香,油多而不腻。多年来,阜新地区的荞面驴肉蒸饺赢得外地人和家乡人的赞誉,并成为阜新地区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

外皮原料选用精料荞面粉,饺子馅采用鲜驴肉的精肉为主料,另配香油、姜汁、孜然粉等十余种调料为副料。将蒸熟后的荞面大饺子撕开皮,从色泽如玛瑙似的肉丸中,流淌出一股浓浓的金黄色的油汁,伴着阵阵浓郁的扑鼻香味,将引发出您强烈的食欲。

返回做菜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