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鲁菜
川菜
粤菜
闽菜
苏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视频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风味小吃
养生菜谱
特色美食
国外美食
饮品甜点
烘焙食谱
汤粥做法
记录片
家常菜谱
小吃
热菜
小炒
凉菜
早餐
汤羹
煲粥
饮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锅
荤菜
卤菜
素菜
奶昔
果酱
酱菜
盖浇饭
炒饭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饮食
食材百科
食疗菜谱
美容瘦身
母婴饮食
疾病调理
饮食常识
烹饪技巧
厨房常识
四季食谱
春季食谱
夏季食谱
秋季食谱
冬季食谱
特色面食
面条
馒头
包子
面食
烘焙
饼干
面包
蛋糕
馄饨
饺子
花卷
意面
春卷
披萨
糕点
蛋挞
饼类
月饼
食材大全
肉禽类
水产品类
蔬菜类
果品类
米面豆乳
药食及其他
调味品类
美食问答
专题频道

开封小吃大全_开封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做菜网 分类:食材百科 时间:2017-01-14 15:21:23

开封,简称汴,古称东京、汴京,是河南省省辖市,八朝古都,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地处河南省中东部,东与商丘相连,西与省会郑州毗邻,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北依黄河,与新乡隔河相望。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绝无仅有。开封亦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

汴京烤鸭、花大油、凤球包子、开封小笼包、黄焖鱼、烩面、鸡蛋布袋、煎扒鲭鱼头尾、开封花生、江米切糕、焦烧羊肉菊花火锅、开封溜鱼焙面、兰考百合、马豫兴桶子鸡、三鲜莲花酥、烧三样。

小笼灌汤包

简介

开封小笼灌汤包是河南省开封市一道著名地方风味小吃。已有百年历史,创始人是黄继善。现有国营第一楼包子铺经营,是著名风味面点。小笼灌汤包皮薄馅大,灌汤流油,成品出笼后提起来像灯笼,放下去像菊花,小巧玲玲,十分可人。

做法

原料:精粉5公斤 猪后腿肉5公斤 小磨油1250克 酱油400克 料酒150克 末150克 味精55克 盐100克 白糖35克

制作方法:1.将猪后腿肉绞成馅,放入盆内,加上酱油、料酒、姜末、味精、盐、白。冬季用温水4升,夏季改用凉水3.5升,分5~6次加入馅内,搅成不稀不稠的馅,最后放入小磨油搅匀。2.将面倒入盆内,兑入2.5升水(冬季用热水,春秋季用温水,夏季用凉水),把面和匀。和面时不要将水一次倒入,先下少许水,抄成面穗,再逐步把水下足和成面块揉匀。反复垫面三次,将面由软和硬。再用手沾水扎面,和成不软不硬的面块。3.将和好的面从盆里抄在案板上,反复揉,根据面的软硬情况适当垫入干面,反复多盘几次,搓条,下成15克重的面剂,擀成边薄中间厚的薄片,包入20克重的馅,捏18~21个褶。4.将包子生坯放入直径32~35厘米的小笼里,用旺火制。蒸的时间不宜过长,长了包子易掉底、跑汤,要随吃随蒸,就笼上桌。食用时配香、蒜瓣。

[!--empirenews.page--]

五香兔肉

简介

五香兔肉是河南开封著名的汉族小吃,属于野味。许多外地游客品尝后都会赞不绝口。此菜色泽红亮,肉质软烂,卤制精良,工艺独特,香味扑鼻,无草腥味,咸香发脆留味绵长。一般选用1.5公斤以上的野兔制作。开封小吃五香兔肉制作时,要先将野兔开膛,剥去内脏,风干七天以后,入冷水浸泡,然后剁成块,用开水氽后洗净,分层次摆入锅内。摆放时在中间留一圆洞,再把豆蔻、丁香、冰糖、面酱、白糖、花椒、大茴、小茴、砂仁、苹果等辅料按比例配好,放入圆洞中兑入老汤,用武火烧煮60分钟后,再用文火煮一小时,凉后捞出即成。

做法

原料:净兔肉1千克,清汤200克,花椒、大料、精盐、白糖、味精各适量,葱段20克,姜片10克,料酒20克,红酱油10克,麻油10克,色拉油750克。

制作方法:1、将兔肉洗净剁成数块装入碗中。用花椒、大料、桂皮、精盐和少量水熬成五香水,倒人兔肉中腌一晚上,捞出,下锅前用红酱油拌匀。2、锅上火,加油烧至九成热下兔肉炸至金黄色时捞出。3、砂锅内加清汤和兔肉(以漫过兔肉为度),再投入大料、花椒、糖、酱油、葱、姜、料酒,先置大火烧沸,再改小火炖约1小时,加味精,置中火收汁。淋麻油,出锅切成小块装盘即成。

[!--empirenews.page--]

桶子鸡

简介

桶子鸡系开封特产名菜,它选用当地的优质筠母鸡,采用百年老汤煨制而成。色泽金黄,肥而不腻,鲜嫩脆香。其中以马豫兴桶子鸡最为出名。马豫兴桶子鸡以制作精细、选料严格、味道独特而久负盛誉,历经一百多年而久销不衰,现由马豫兴鸡鸭店烹制经营。在原有经营基础上,新增添棕黄光亮、烂中香脆、醇香味厚的烧鸡桂花板鸭、焖炉烤鸭、五香酱牛肉、熏鱼和牛肉干等商品,为世人称道,享誉古城。

历史文化

说到桶子鸡就要先说一说开封的百年老店“马豫兴”,马豫兴现在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打着他的旗号开的店,大家也许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说到它的全称“金陵教门——马豫兴”就很少人知道了。从它的名字上看就知道马豫兴其实并不是开封土生土长的,马豫兴的创始人是马永岑,马家原是云南的回民,家势显赫,大致在清朝顺治年间,吴三桂拥兵入滇,马家受到极大影响,于是迁到了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开设了商号“春辉堂”,到了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军和清廷之间的征战,金陵处于兵火之中,马家在马永岑的带领之下来到了开封。当时在开封开的商号叫“豫盛永”,主要经营南北食货。马永岑针对中原盛产鸡的情况,结合南京鸭制品的加工方法,苦心钻研,以母鸡为原料,不开膛,不破肚,使鸡成为桶状,做出了新的品种--“桶子鸡”。当时就十分受人欢迎,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马永岑又开了新店,起名叫“金陵教门——马豫兴”,教门表示他信奉的是伊斯兰教。时过境迁,现在桶子鸡的做法早已被开封的广大商家所熟悉,有些店的桶子鸡比起马豫兴丝毫不差。

做法

材料:2年的肥肉鸡3只(5000克)、葱250克,姜100克,花椒25克、盐250克,全大料100克,料酒150克。

制作方法:1、母鸡经初步加工后洗净,剁去爪,去掉翅膀下半截的大骨节,从右膀下开个5厘米长的月牙口,手指向里推断三根肋骨,食指在五脏周围搅一圈后取出;再从脖子后开口,取出嗉囊,冲洗干净。两只大腿从根部折断,用绳缚住。全大料用稀布包住。2、先用部分花椒和盐放在鸡肚内晃一晃,使盐、花椒走匀浸透。洗净的荷叶叠成7厘米长、5厘米宽的块,从刀口处塞入,把鸡尾部撑起。用秫秸秆一头顶着荷叶,一头顶着鸡脊背处,把鸡撑圆。3、将白卤汤锅放火上,烧开撇沫,先将桶子鸡下入涮一下,紧住皮后再下入锅内,放入全大料、料酒、葱、姜。汤沸移至小火上焖半小时左右,捞出即成。

[!--empirenews.page--]

三鲜莲花酥

简介

三鲜莲花酥,开封名吃,是用白面为主料制作而成的一种点心,点心内的馅由三种不同的馅配合制成。味道芳香酸甜,糕形如含苞初放的莲花,色调淡雅逼真,形象惟妙惟肖.三鲜莲花酥,形态如同含苞初绽的莲花,味道芳香、酥松可口,是开封著名的传统糕点

做法

三鲜莲花酥选用精粉、白糖、鸡蛋、猪油面粉按分配比例制成面团;把泥、山楂糕、蜂蜜、香精制成馅料,用面团包馅制成高桩、圆形坯子,最后,用刀轻刺三下,使馅外露,以鸡蛋剥皮入炉烘烤。经精制加工而成的三鲜莲花酥,色调淡雅逼真,形象惟妙惟肖。食之,使人心旷神怡,大有吞食仙果之感。

[!--empirenews.page--]

花生糕

简介

花生糕是河南省开封地区地方传统名特产。花生糕是古代宫廷膳食,源于宋朝,后经元、明、清三个朝代600余年,流传至今。花生糕以精选花生仁为主料,辅以白糖、饴糖等,经过熬糖、拨糖、垫花生面,刀切成形等工序制成。其成品呈片状,多层次,显明细网络,疏松度强;食之口味桦脆,香甜利口,含口自化,令人回味无穷。

历史文化

花生糕系古代宫廷膳食,源于宋朝,后经元、明、清三个朝代600余年,流传至今。其成品呈片状,多层次,显明细网络,疏松度强;食之口味桦脆,香甜利口,含口自化,令人回味无穷。清朝时期,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慈禧太后西行到西安避难,等她回鸾途径开封,当地官员捧着花生糕,让她品尝,她尝过后连连称赞,从此定为宫廷的贡品,每年都要向皇宫进贡。从此开封花生糕也就名扬四海了。

做法

食材:花生、白糖、花生、

制作步骤:1、把少许花生撒在墩子上,用大锤碾碎。目的是做铺底,可避免糖稀粘在上面。2、在锅里放水,加糖。1斤糖配6~7两花生。糖稀熬要到发棕色,关小火。放入花生。3、搅拌,使花生和糖稀充分混合。将搅拌好的花生倒在铺了底的墩子上。4、把从锅里倒出来的花生弄成团状。把花生团砸开后,用刀从边上往中间翻,再弄成团状,反复4~5次,把花生尽量砸匀。5、把两边翻到中间,呈长条状。趁糖还没凉,把长度拉长1/3~1/2。切开,就可以吃了。

[!--empirenews.page--]

芥菜

简介

主料:猪肋条肉一斤。配料:腌制芥菜适量,葱、姜丝各五钱。作料:酱油一两、八角三个、大茴香三个、鲜汤两勺、盐水二钱、甜面酱二钱、植物油一斤、糖色少许。

做法

制作方法:1.肋条肉切成10-12厘米的肉方,洗干净放入煮锅,锅内加适量水(没过肉至少几厘米),八角、大茴香开始煮煮到肉方从肉皮面能用筷子扎透,但又能感到轻微生肉的阻力时停火。捞出搌干,趁热用糖色把肉皮抹均匀。2.净锅内放入植物油,油热七八成,将煮好的肉肉皮向下放入锅内,盖上锅盖,炸[1] 至锅内不大响,肉皮起泡呈红色,水激一下,用刀切成一分半厚的片。3.取碗,将大茴香、八角、葱姜丝放入碗底,将肉皮朝下整齐排在碗内,再将芥菜切段铺上,然后兑入酱油、盐水和鲜汤调好的汁,上笼蒸烂。(饲料猪肉蒸制一小时即可,土猪肉须2-3小时)4.走菜时扣入盘内,去掉葱、姜、大茴即成。

[!--empirenews.page--]

鲤鱼焙面

简介

鲤鱼焙面是“糖醋软溜鱼焙面”的简称,它是河南开封当地一道著名的汉族菜肴。来开封旅游不品尝一下糖醋软溜鱼焙面,那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一件事。糖醋软溜鱼焙面是由糖醋熘鱼和焙面两道名菜配制而成。

历史文化

1900年,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为逃避八国联军之难,曾在开封停留。开封府衙着名厨备膳,贡奉“糖醋熘鱼”,光绪和慈禧太后食后,连声称赞。光绪称之“古都一佳肴“;慈禧高兴地说:“膳后忘返“。随身太监手书一联:“熘鱼出何处,中原古汴梁“,赐给开封府以示表彰。1930年前后,开封名师最早将用油炸过的“龙须面“,盖在做好的“糖醋熘鱼“上面,创作了“糖醋熘鱼带焙面“名菜,深为顾客欢迎。将二者合而为一,既可食鱼,又可以面蘸汁,故别有风味。其后,该菜逐渐传开。后来,拉面传开封,人们又用不零不乱,细如发丝的拉面油炸后和熘鱼搭配起来,使其更为锦上添花。“糖醋熘鱼“味道之鲜美,妙在一道菜肴,两种食趣。有“先食龙肉,后食龙须"之美誉,成为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在改革开放中,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加,鲤鱼焙面被越来越多的来汴客人所赞赏。当前此菜为河南豫菜十大名菜之首,是百年老店开封又一新饭店的传统菜。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为又一新饭店的名厨。

做法

1、将经过初加工过的鱼洗净,两面解成瓦垄形花纹备用。炒锅置旺火,添人花生油1500克,六成热时将鱼下锅炸制,连续顿火几次。待鱼浸透后,再上火,油温升高后,捞出鱼滗油。2、洗净炒锅置旺火上,添入清汤放进炸好的鱼、加白糖、醋、绍酒、精盐5克、姜汁、葱花旺火边溜边用勺推动,并将汁不断撩在鱼上,待鱼两面吃透味,勾入湿淀粉,汁收浓时,将炸鱼时滗出的热油适量下入,把汁烘成活汁,将鱼带汁装盘。3、15克碱和成面团,蘸水在案板上反复搓揉,至面发筋时,搓成长条,两手抓住两头,两只胳膊伸成半弯曲形,相距30厘米左右,4、两足自然分开,将面抖动,如同合绳一般反复多次。到面性柔软,能出条时,放案板上撒面醭搓成圆条。两头捏断其中段(约200克),两手捏着面的两头伸长后,右手的面头交给左手,呈半圆形,撒面醭,左手中指伸入半圆形面的中间,左右手指稳住使劲,同时迅速向左右神展。注意掌握条的匀度,使劲要均,这样反复拉至口环,细如发丝,截去两头,取中间一段约50克。炒锅置中火上,添入花生油1000克。烧至五成热放入抻好的面条,炸成柿黄色捞出,盛于盘内,即可同糖醋软熘鲤鱼上桌。

[!--empirenews.page--]

开封锅贴

简介

开封锅贴是闻名的风味小吃,其中,稻香居的锅贴以其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品质优美而闻名古城。

历史文化

相传当年慈禧太后非常喜欢 吃饺子,但是一旦凉了就不肯吃了,所以御膳厨房得不停煮出热腾腾的饺子,还得把冷掉的饺子丢掉。有一天太后到后花园赏花闻到宫墙外传来一阵香味,于是好奇的走出宫外,看到有人在煎煮状似饺子,面皮金黄的食物,尝了一口后,觉得皮酥脆馅多汁,相当美味。后来才知道,这是御膳厨房丢弃的饺子,因为凉掉了皮粘在一块,不容易用水煮,所以才用油煎热着吃。

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呢,是有位广东师傅在偶然的机会下,到中国北方吃了煎饺,觉得很好吃,于是带回家乡,经过改良,才演变成今天的锅贴。

做法

稻香居锅贴以鲜净肉、嫩韭黄、原油、花生油、小磨油、料酒、姜末等为原料制成肉馅,用精粉面皮包成小船形,然后依次排放在平底锅内加入清水用武火煮制,水干后,再浇上稀面水。待水稍尽,淋入花生油,再用文火煎制,底呈柿红色即成。灌汤流油鲜美溢口,再配上香醋、蒜瓣,别有风味。

[!--empirenews.page--]

羊双肠

简介

“羊双肠”又叫“羊双肠汤”,是开封的传统风味小吃,是用羊的大肠和小肠熬制而成,据“老开封”讲,过去卖羊双肠的大都没有固定的摊位,而是担着挑儿沿街叫卖,担子的前边放着用劈柴燃烧的小炉子,炉子的上面放着熬汤的小深兜锅,担子的后边放着事先熬好的老汤、肠子和碗筷。解放后卖羊双肠的才有固定的摊位。

历史文化

羊双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旧唐书》说安禄山、思顺翰一同朝见唐玄宗,唐玄宗赐宴调解,命射生官射鲜鹿取其,煮其肠,谓之“热洛河”以赐之,是因为思顺翰喜食。由此看来北京小吃的羊双肠是唐宫廷菜品“热洛河”演化而来。羊双肠虽是羊类为原料的小吃,但不属清真小吃,因为回族同胞不食羊血

做法

羊双肠的制法也很独特,它用刚宰杀的羊血过滤后,加少量淀粉,灌入洗净的羊肠内,放在锅内加葱、姜、花椒、大料煮。卖时切成小片,浇上汤,佐以芝麻酱、香菜等调料,外白内红,味道鲜美。还有一种吃法类似灌肠,即将羊双肠切成片,放在铛上煎爆。买羊肠要到羊肉床上,因为羊肉床子多自己宰羊,正好用羊血灌羊肠,羊肉床子卖时,多挂在钩子上,由买者选择。羊双肠因其肠子为白色,似挂了一层霜,所以也有人称它为霜肠。

[!--empirenews.page--]

双麻火烧

简介

双麻火烧是开封名小吃。多作早点、夜宵。配油茶吃。产品特点口感酥焦,透五香味。

做法

原料配方

面粉2.5千克 植物油1千克 大料面5克 芝麻500克 盐50克

制作方法

1.制芝麻仁:将芝麻用凉水浸泡至用指一捻能去掉皮时,捞出沥干水分,用石臼捣或用抹布裹住揉搓,将芝麻皮去掉,成芝麻仁待用。

2.制酥:锅置火上,倒入油600克,烧至八成热,将锅端离火口。放入面粉1.5千克,用铁铲翻匀,摊在案板上晾凉后,加入盐、大料面,用手揉成酥面团。

3.制皮面:将另外1千克面粉倒在案板上,中间扒一下小坑下入400克植物油、约500毫升水,拌和均匀揉光成皮面团。

4.成型:按皮面四成,酥面六成的比例,用皮面包着酥面,擀成1厘米厚的长形片,顺长折起来再擀薄,反复二三次。最后卷成卷。揪成50克一个的剂子,逐个揉圆,用手按扁。另取如小枣一样大的面块,沾上油,包在中间,用擀面杖擀成边厚中间稍薄的圆饼。把圆饼两面刷上水,粘上芝麻仁,正面(即光面)粘的芝麻多些,背面粘的少些。逐个做好放在案板上。

5.烤制:鏊子放火上,擦净,烧至七成熟,用刷子刷上一层油,将做好的饼背面(收口的一面)向下,放在鏊子上焙。至底面发黄时翻身。鏊子上再刷油,烧饼在鏊子上边焙边转动,焙成均匀的金黄色时起出。再将饼下入炉膛内烤。先烤背面,烧至饼虚红黄色即成。

返回做菜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