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小吃大全_沈阳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做菜网 分类:食材百科 时间:2017-01-14 15:23:43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300年建城史,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
其特色小吃有:老边饺子,李连贵熏肉大饼,杨家吊炉饼、鸡蛋糕,协顺园回头,马家烧麦,西塔大冷面,老山记海城馅饼,那家馆白肉血肠,宋家馄饨,朝鲜族烤牛肉、打糕,张久礼烧鸡,大舞台油炸糕、麻花,小毛球爆米花,沈阳小土豆,鸡味抻面,铁板鸡架,开口馅饼,高楼香鸡,翟家驴肉,潘家肘子,岩明火勺,老四季面条,四季面条,甘露饺子,大清花饺子,宝发园四绝菜,原味斋烤鸭,三合盛包子,馨香包子,郭家汤圆,三盛源饺子,海洁灌汤包等
张久礼烧鸡
简介
张久礼烧鸡店,是沈阳“风味名品”,由张久礼老人在1982年创办。
历史文化
张久礼老人,原籍山东莱州。年少时家境贫寒,吃百家饭长大。十六岁那年,只身来到青岛,跟人学徒。凭借那股韧劲和细心,早早地就练就了一套制作烧鸡的本事。后来,随着大批人流闯关东,在沈阳安了家,并找到了工作。
一九八二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已过花甲之年的张久礼老人坐不住了。天生要强的他,为了让家人日子过得更好些,就重新操起年轻时的行当---加工烧鸡。刚起步时,张久礼老人只能带着老家的几名亲属在一块废弃的空地上,搭建起三间简易房,就这样一个临时的小作坊就诞生了。
虽然是小作坊,但张久礼老人却丝毫也不放松对每一道工序的管理。从活鸡到成品鸡,严格按照七道工序逐一实施。配料足、鸡煮得烂、香味直透鸡骨。从烧鸡的外形看,鸡色金黄,鸡身完整美观,肉烂而形不散。把鸡煮烂。重量就要降低,而且费工、费成本,对此,张久礼老人却说:“做生意就是要讲信誉,不能财迷心窍当奸商。”多年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东门市场,那个最初用手推车当货架,上面罩个玻璃柜的烧鸡铺,渐渐地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产品销量也逐步上升,从最初的每天十几只,到后来的每天几十只,而今每天的销量约在两千只左右。一个个统一标识的张久礼烧鸡专卖店印入了广大消费者的视线。
[!--empirenews.page--]不老林糖
简介
不老林糖,是沈阳非常受欢迎的糖果,九十年代初曾经风靡大江南北,通常都是春节的必备糖果。主要的成分是糖浆、淀粉、各种干果仁、吃起来又香又甜,老人小孩都喜欢。包装为带有彩条的塑料纸,正面印有发明者林瑞丰的头像。
历史文化
不老林糖是由"北方制糖大师"林瑞丰基于毕生所学的精湛制糖技术和经验而独家创制的糖果,是不老林系列糖果中的主打产品。本品自1988年诞生以来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选料质优精细,工艺上乘考究、口感香醇细滑、回味甘美馨,二十年来风靡全国并荣获大量奖项,是沈阳人引以为傲的家乡特产。
配料:白砂糖、葡萄糖、炼乳、可可、花生米等口感独特,甜而不腻,软硬适度,老少皆宜,真是不吃不知道,吃了就会忘不掉!不老林酥心糖系列为林瑞丰大师的另一力作,为我国糖业首创机械成型酥糖,其糖身压制有不老林字样更为国家专利。
[!--empirenews.page--]沈阳李连贵熏肉大饼
简介
李连贵熏肉色泽棕红、皮肉剔透、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熏香沁脾,日食夜嗝;
大饼皮面金黄、圆如满月、层层分离、外酥里软、滋味浓香。其食用时辅以买内酱、葱丝、再喝上一碗小米绿豆大枣粥更增食趣。其具有解腻、解暑、健脾胃、助消化、引气、调中、消食、杀虫等药用功效,实为集美味药膳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佳肴。目前,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注册,“李连贵”的商标持有人(包括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为四平市李连贵风味大酒楼。
历史文化
李连贵熏肉大饼为河北滦县柳庄人李连贵于1908年在四平梨树首创。
李连贵逃荒到梨树之后,开了一个小饭馆。老中医高品之把祖传的用中草药熏肉的秘方告诉了李连贵。在老人家的指导下,李连贵对配药、选肉、切肉、养汤、和面、火候等工序进行了潜心研究。
李连贵风味熏肉色泽棕红、皮肉剔透、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熏香沁脾,日食夜嗝;大饼皮面金黄、圆如满月、层层分离。外酥里嫩、滋味浓香。其食用时辅以面酱、葱丝、再喝上一碗小米绿豆大枣粥更增食趣。其具有暖胃、健脾壮胃、引气、调中、消食、杀虫等药用功效,实为集美味药膳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佳肴。
50年代以来,邓小平、陈云、李雪峰、杨尚昆、李富春、刘谰涛、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品尝李连贵熏肉大饼。
目前,李连贵风味系列食品已有十几种。以李连贵风味大酒楼为总部的特许连锁店已分布全国十多个省市,现落户松原(第133家)连锁店。李连贵熏肉大饼还以独特的魅力迈出国门,让其品牌闻名世界。
做法
熏肉做法
食材准备
大公丁300克,贡桂(桂子贡桂油最好)400克,肉蔻500克,沙仁50克,柴叩150克。以上各种药料,制成租粒,混在一起即可。使用量,每百斤肉,用药料60-80克,粒盐3-4斤,花椒60克,大葱250克,大料50克,姜100克。用时还要看汤的多少,适当增减。
制作步骤
1、买肉要选肉的质量。不要过老的猪肉,过老的肉熏出色泽发黑;过嫩的肉味道不香。要不老不嫩为适宜。其鉴别法:老猪瘦肉呈深红色发紫,过嫩猪瘦肉为浅粉色,不老不嫩则是粉红色。
2、买来肉,要用镊子拔掉肉上的毛,然后剥骨,再切成长方形,每块重量为1.5市斤左右。然后用温水泡、洗涤。即所谓排酸。排酸要根据四季的气候和室内温度为转移。春秋用15度左右温水浸泡8小时;严冬用30-45度温水浸泡l0-12小时;暑天用冷水浸泡6小时。泡完后要抓洗20分钟左右。这样才使内外部的污物都排出来。再用刀刮皮肤,刮到出白沫为止。这样,熏出的肉,才色味俱佳。
3、把煮肉的老汤放到锅内用火煮,再放入浸肉的血水3-4市斤,按汤的多少适当增减。待汤烧沸后,把汤上浮沫尽皆取出,然后将调料放入锅内,煮沸10分钟,然后把修理好的肉放入锅内,煮之。
4、肉在锅内煮沸后,要翻转几次。然后用木十花(或帘子)压好,不要浮出汤外。避免生烂不一。开始用猛火烧,汤开约半小时后,将火压上,经40分钟左右,将帘子掀开,调换内的位置,以免熟烂不匀。然后再用帘子压上,用徐火煮之。约半小时左右、再将帘子掀开,检查肉的熟烂程度。烂则取出来,不烂留在锅内,再煮片刻即好。如果翻转调换得当,一次即可取出。
5、进行熏制。把取出来的肉放在铁帘上,滤去油脂。用烤箱或大锅烧热,放蔗糖1—2两于锅内,把铁帘提起放入锅内,盖上,熏三、四分钟,待锅内发出吱吱迸裂之声,及时取出。至此,熏肉已成。
6、特点。皮色金黄透明,肥肉嫩滑脂口,肥而不腻;瘦肉松软异香,可口不柴。虽严冬,饮啤酒用之,亦无肚冷腹泻之虞;在酷暑,也能保持一周而不变质。
大饼做法
1、和面:春秋两季,用摄氏30-20度温水。遇到面有力,水可稍加热一点;无力则冷一点。或加少许食盐,适当调剂使用。夏季用冷水,冬季用30-45度水和之。用水量,要根据季节和面的质量不同,用水要适当增减。一般用50%-60%的水和成后放l0-30分钟再作。
2、合酥油。用煮内的汤油,每斤油加精盐90克,花椒面少许,再接入面粉,搅成糊状。把和好的面,搓成长条,分为小段,大小均可。然后用擀面杖捞成长条薄片,约0.5公匣,把酥油摊抹在上面,约0.1公厘厚,将面抻长,折成方形。从一端捏一下,擀薄底;另一端再捏,再合成为一个饼。
3、烙饼。火必须烧得匀。先烙底,上面刷油,欠起小泡即翻过来,再刷油,然后盖锅。约一分钟左右,再翻个,再刷少许油,烙一分钟左右,即熟。必须注意烧火,火大则糖,火小则硬,适宜才酥软可口,外焦里嫩,层层分开,其薄如纸。
4、没有汤油时,可作酌料油使用。其制法:以一斤(猪油式豆油)为标准,用花椒l0粒,大料8克,胡椒l0克,大葱50克,鲜姜20克。把油浇热,加入以上酌料,待酌料枯焦,马上把油锅端出,把酌料捞出,即成与汤油相似的油。
食用指南
[!--empirenews.page--]克拉古斯香肠
简介
克拉古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1905年日俄战争后,俄罗斯人雷德洛夫兄弟为躲避战乱,由俄罗斯来到东北哈尔滨,以自制自售香肠为生,因风味独特、食用方便,深受东北人民喜爱,生意兴隆,兄弟中一人于1917年在沈阳和平区中华路商贸饭店附近开设分店,小雷德洛夫子承父业,一直经营到解放初期,在中苏合作期间,深得苏联专家青睐,被指定为专供食品,并因此得名“克拉古斯”,因在俄语中“克拉古斯”译为“大香肠”的意思。
[!--empirenews.page--]老边饺子
简介
老边饺子是驰名中外的沈阳特殊风味,它历史悠久,从创制到现在,已有180多年历史。老边饺子之所以久负盛名,主要是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口味鲜醇,它的独到之处是调馅和制皮。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侯宝林亲临品尝老边饺子,吃得兴致勃勃,称赞不已,席间余兴未尽,挥毫写了八个大字:“边家饺子,天下第一。”
历史文化
老边饺子是沈阳著名小吃。由边福于1828年从河北省传入沈阳。将绞碎的猪肉煸炒后,用鸡汤或骨头汤煨制,做成蒸饺。老边饺子选料精,用料广泛,品种多,味道好。
老边饺子是驰名中外的沈阳特殊风味,它历史悠久,从创制到现在,已有160多年历史。清道光八年,河北河间府任邱县边家庄,有位叫边福的来沈阳谋生,在小津桥搭上马架房,立号边家饺子馆。虽然门面简陋,但由于精心制作,风味独特,并以水煸馅蒸饺闻名遐迩,深受人们欢迎。边家饺子因为肉馅是煸过的,所以叫煸馅饺子,但由于主人姓边,所以人们都习惯称之为老边家饺子。老边饺子先后在沈阳开三家分号,由边氏后裔——边跃、边义、边霖弟兄三人分别经营。由于业务不断发展,企业不断改进,老边饺子已发展成为一个设备完善,分工精细的专业饺子馆。
老边饺子由于皮薄肚饱,柔软肉头,馅鲜味好,浓郁不腻,因此,凡远近来沈客人,都愿品尝。1964年邓小平同志到沈阳视察时,品尝过边霖包的饺子,吃后非常高兴地说:“老边饺子有独特之处,要保持下去”。1981年夏天,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侯宝林亲临品堂老边饺子,吃得兴致勃勃,称赞不已,席间余兴未尽,挥毫写了八个大字:“边家饺子,天下第一。”
做法
老边饺子之所以久负盛名,主要是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口味鲜醇,它的独到之处是调馅和制皮。
调馅:先将肉馅煸炒,后用鸡汤或骨汤慢喂,使汤汁浸入馅体,使其膨胀、散落、水灵,增加鲜味。同时,按季节变化和人们口味爱好,配入应时蔬菜制成的菜馅。
剂皮和制,也独具一格。用精粉掺入适量熟猪油开水烫拌和制。这样能使剂皮柔软、筋道、透明。老边饺子除蒸煮外,还可烘烤、煎炸。
[!--empirenews.page--]马家烧麦
简介
马家烧麦,是沈阳市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由马春创制于1796年。用开水烫面,大米粉作扑粉。选用腰窝、紫盖、三叉三个部分的牛肉剁碎作馅,加调料用清水浸煨,拢皮捏馅时留大缨。有皮亮、筋道、馅松、醇香等特点。
历史文化
早在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马春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没有门市,只是以手推独轮车来往于热闹街市,边做边卖。由于马家烧麦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好,造型美观,所以深受群众欢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马春之子马广元在小西门拦马墙外开设了两间简陋的门市,立号马家烧麦馆,此后营业繁忙,远近闻名。后几经变迁,1961年才最后坐落在小北门里,即现马家烧麦馆,由马氏后裔第五代的马继廷担任技术指导。
做法
马家烧麦的独到之处 :用开水烫面,柔软筋道,用大米粉做补面,松散不粘,选用牛的三叉、紫盖、腰窝油等三个部位做馅,鲜嫩醇香。制馅要求严格,须将牛肉剔净筋膜然后剁碎;用清水浸喂,加调料拌匀不搅,呈稀疏状的“伤水馅”,拢包时不留大缨,形如木鱼,成熟后皮面亮晶,柔软筋道,馅心松散,醇香味好。其外形犹如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令人望而生涎。
[!--empirenews.page--]沈阳回头
简介
沈阳回头,是面粉揉好面团,用手将剂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馅,折叠成长方形再把两头包紧制成的清真食品,色泽金黄,口味鲜香。
历史文化
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有姓金的一家人在沈阳北门里开设烧饼铺谋生。因为经营不善,生意一直不好。一日正值中秋节,生意更加萧条,时至中午尚不见食客上门,店主茫然,遂将铁匣内几枚铜钱取出,买了些牛肉回家剁成肉馅,将烧饼面擀成薄皮,一折一叠地包拢起来,准备自家过节食用。这时,从外面忽然进来一位差人,进店见锅中所烙食品造型新奇,一经品尝,品味甚佳。这位差人当即告诉店主,再烙一盒送往馆驿,众人食后齐声叫绝。此后,这种食品一时名声大振,官民争相购买,生意日趋兴隆,故而取名“回头”。
做法
沈阳回头的制作方法是:
1.将500克面粉加入250克水,少许盐调成面团备用。
2.把牛、羊肉和时令鲜菜剁好切碎拌在一起加葱、姜、味精、香油等调料制成馅备用。
3.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下成每50克一个的小剂,用手将剂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馅,折叠成长方形再把两头包紧即成。
4.平锅内放油烧热,将回头生坯摆入锅内,两面反复煎烙,待回头鼓起即可出锅。其特点,色泽金黄,皮焦馅嫩,口味鲜香。
[!--empirenews.page--]那家馆白肉血肠
简介
那家馆经营的传统风味白肉主要有两种:一是“蒸白肉”。它选用皮薄肉嫩的腰排上的五花肉,将其切成长6寸,宽4寸的肉方,洗净后上锅煮至七八成熟,捞出晾凉。然后再切成刹那感薄片,再放如屉内蒸片刻即成。肉片略呈卷状,肥而不腻,肉烂香醇;另一白肉是“抽刀虎皮白肉”,其用料、刀工与蒸白肉相同,其不同之处是将肉方煮四五分钟后,取出用炉火烤成金黄色,然后放入锅中煮熟。肉片呈金黄色,肉烂醇香,肥而不腻。那家血肠选用新鲜猪血制成。肠衣用猪的明肠并经过多次不同的洗涤方法去除其污物和异味。血肠灌好后开水下锅慢煮,煮好出锅用冷水浸泡即成。其特点是血肠明亮,味美鲜嫩。食时佐以韭菜花、腐乳、蒜泥等辅料 更加 醇香鲜嫩,风味绝伦,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历史文化
那家馆坐落在沈阳市内故宫西侧,以经营东北民间和汉族风味的白肉血肠而驰名关内外,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传说清同治年间,皇太极的亲娘舅叶赫那拉氏阿什达尔罕后裔(属正白旗的一支)那吉有辞去朝廷官职,到今天沈阳市风景秀丽的小河沿魁星楼前开设了一家专门经营汉族风味菜肴的“吉兴园”饭馆。后来饭馆又迁至大东门里,扩大了店面。那家根据东北民间及汉族人逢年过节杀猪吃白肉血肠的习俗,在原有溜肝尖、溜三样等菜肴的基础上增添了白肉血肠这一品种,并不断加以改进提高,逐渐地“吉兴园”的白肉肠声名远扬,受到了远近顾客的一致赞誉。 民国初年,那吉有的大儿子那文贵继承父业开始经营“吉兴园”。那文贵将“吉兴园”扩建为一栋二层楼房,并更名为“那家馆”,正式挂起了那家馆的金字牌匾。除一直保留颇受顾客青睐的白肉血肠外,那家馆又增添了坛肉米饭、三套碗、六碗六碟、满汉全席等菜肴,这时那家馆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了。抗日战争结束后,那家馆从沈阳迁到了北京的皮裤胡同。 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那氏后人又重新在沈阳开办起了那家馆。特别是1979年以后,不但重新挂起了那家馆的金字牌匾,而且还恢复了传统的操作方法,使越来越多的顾客能够品尝到白肉血肠这一正宗的汉族风味佳肴。
做法
那家馆白肉血肠的特点是: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调料味美;白肉肥而不腻、肉烂醇香、血肠明亮、鲜美细嫩;配以韭菜花、腐乳、辣椒油、蒜泥等佐料,更加醇香鲜嫩,脍炙人口。
[!--empirenews.page--]老山记海城馅饼
简介
“老山记馅饼店”由毛青山于1920年在辽宁海城县城火神庙街开设。毛氏名山,取其山字,立号老山记馅饼店,其馅饼店于1939年迁到沈阳。
做法
温水和面,选猪、牛肉为鸳鸯馅。取香料十余种煮制,取汁喟馅培其味。蔬菜馅,随季节变化,选豆芽、韭菜、黄瓜、青椒、南瓜、芹菜、白菜等配制,使饼馅荤素相配,浓淡相宜,高档品还以鱼翅、海参、大虾、干贝、鸡肉调馅,其味道更是鲜美无比。 馅饼成品形圆色黄,皮面脆韧,馅心嫩爽,鲜香四溢。配以蒜泥、辣椒油、芥茉糊等蘸食,更加味美适口。备有八宝粥佐之,清爽可口,风味别样。
[!--empirenews.page--]干豆腐
简介
干豆腐,系东北特产,也叫“东北干豆腐”,是一种压成薄片状的豆腐制品。它既不同于南方出产的豆腐皮、千张儿,也不同于腐竹和豆腐干。干豆腐每天伴随着人们的饮食生活,千百年来深受东北人民的钟爱。它不但是各种美食的制作材料,本身也是一道精美的菜肴。
干豆腐以“干、薄、细”著称。“干”是指豆腐压得实、干爽;“薄”是指每张豆腐厚薄如纸,太阳底下能透亮儿;“细”是指豆腐里不含豆渣,口感柔和。“干、薄、细”是干豆腐的三大特色。
干豆腐的食用方法很多。除了可以直接凉拌外,还可以包着其他食品一起食用,如“京酱肉丝”用干豆腐包裹味道最佳。此外,还可以用作炒菜的原料,煎炒烹炸,几乎无所不能,最著名的是那道“尖椒炒干豆腐”。在熟食制作中,还有一道用干豆腐熏制的五香豆腐卷儿,味道也不错。
做法
干豆腐的制作方法前期和制作大豆腐一样。首先要洗豆腐包。所不
同的是,做干豆腐的,是那种长长的粗纱白布,大约半米宽,几十米长。而做大豆腐的豆腐包,则是很大很大的方形,也是粗纱布,边长大约要两米左右。把豆腐包洗净后,晾干,备用。
黄豆经过浸泡,上磨拉成豆浆,放在很大的锅里熬煮,直到熬开,停火。这时,要过包,使豆腐渣和豆浆分离。在棚上吊一个十字架,将一块方形的豆腐包吊在十字架的四个角上,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网兜。 将熬开的豆浆一瓢一瓢地倒进豆腐包中,另一个人就一摇一摇地晃动着豆腐包,使纯豆浆从豆腐包中漏下来,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夹板夹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将残留的豆浆挤净。直到所有的豆浆都过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浆完全分离了。
将豆浆放在大缸里稍微凉一下以后,就开始点卤水了。豆腐倌将卤水盛在一个小碗里,倒里边一点,就用勺子在豆浆中搅一搅,眼睛始终注意着豆浆的变化。再放一点卤水,再搅一搅,直到认为满意为止。这是做豆腐的最关键的手艺,不是一般人都可以会的。每一个豆腐倌都有自己的诀窍,密不传人,因为更多的人会了这套手艺,自己的饭碗就会不牢。
这时候,把缸的盖子盖上,等一会儿,看到豆浆已经成了脑了,里边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与清水相伴的时候,也就是豆浆分离为豆腐花和清水的时候,就可以压豆腐或是干豆腐了。
(以上的程序和做大豆腐一样。)
在豆腐花与清水分离以后,就可以做干豆腐了。干豆腐的木框宽要与干豆腐包的宽度一样,长大约一米左右,高大约半米或者一米,先把卷好的干豆腐包放在木框里一层,用豆腐瓢将豆腐花搅搅碎,很均匀的样子,用瓢将豆腐花舀起一些,轻轻地、均匀地泼在豆腐包上,一定要匀,要薄,不能太薄。之后,把豆腐包再续上一层,正好盖住刚才泼的豆腐花上面,又为泼下一层豆腐花做好准备。再重复刚才的程序,泼好第二层豆腐花,再用豆腐包盖住。依此类推,重复进行,直到将干豆腐的木框弄满。
这时候,就要开始压了。上面先盖好厚厚的木板,压上一些大石头,然后,上面再用一根很粗的大木梁横压在木板上,一头固定,另一头用绳子搅在另一边下面的横梁上,用一根小木棒搅在绳子中间,不断地搅,使上面的木梁不断地向下压。木框的下边哗哗地躺着清水,豆腐花就在豆腐包里承受着重压,逐渐地变成了干豆腐了。压上几个小时,打开豆腐包,一层当中就是一张干豆腐,一张一张地取来,叠好,干豆腐就做成了。
- 相关菜谱
- 推荐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