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鲁菜
川菜
粤菜
闽菜
苏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视频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风味小吃
养生菜谱
特色美食
国外美食
饮品甜点
烘焙食谱
汤粥做法
记录片
家常菜谱
小吃
热菜
小炒
凉菜
早餐
汤羹
煲粥
饮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锅
荤菜
卤菜
素菜
奶昔
果酱
酱菜
盖浇饭
炒饭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饮食
食材百科
食疗菜谱
美容瘦身
母婴饮食
疾病调理
饮食常识
烹饪技巧
厨房常识
四季食谱
春季食谱
夏季食谱
秋季食谱
冬季食谱
特色面食
面条
馒头
包子
面食
烘焙
饼干
面包
蛋糕
馄饨
饺子
花卷
意面
春卷
披萨
糕点
蛋挞
饼类
月饼
食材大全
肉禽类
水产品类
蔬菜类
果品类
米面豆乳
药食及其他
调味品类
美食问答
专题频道

潍坊小吃大全_潍坊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做菜网 分类:食材百科 时间:2017-01-14 15:21:58

潍坊市总面积15859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0%。辖4区6市2县。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行。

特色小吃主要有:高密石磨火烧、景芝小炒肉、高密烧鸡、高密烧肉、隆盛、朝天锅、芝畔烧肉、潍城火烧、密州凤翅、东郭全猪、密州烤鸭、东方琵琶鸭、红扒羊头等。

隆盛糕点

简介

隆盛糕点,是根据伊斯兰教的饮食习惯而制作的,“隆盛”商标始创于清道光绪年间,隆盛糕点集古今青州清真糕点之精华,产品基本上是京式和苏式品种,选料纯正考究,天然要求十分严格,生产严格按组传工艺和配方进行,从而保证了隆盛糕点制作精细,香甜可口,油而不腻,保质期长等特点,深爱广大顾客欢迎。

[!--empirenews.page--]

马宋

简介

马宋饼是源于山东省昌乐县马宋(现为营丘镇)一道汉族面食,故称之为马宋饼。出自昌乐县马宋镇马宋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经数世不衰,久食不腻。1997年被中国烹饪协会、山东省贸易厅分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和面、醒面、擀烙是制作马宋饼的3道主要工序。用比例适中的温食盐水,将优等面粉搅拌成团,反复揉搓,待质地光亮后以包袱覆之。面团似流非流时,移于面案,撕为小块。将小面团压平后,再三层合一,中间面团两面涂花生油,随即擀压,使之薄如铜钱,形似圆盘,摊至火候适中的铁鏊上,颜色白中带黄时,取下凉透即成。马宋饼的特点是烙花细碎,熟而不糊,色泽艳丽,柔软芳香,油丰而不腻,微咸而透清香,开人胃口,百食不厌。

历史文化

至于起源于何时,由于历时年代久远,故无从考究。相传地处山东半岛中部的昌乐马宋,是清朝初期江南等各省举人进京赶考的必由之路。古时进京赶考之人多以步行,经过长途跋涉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才以到达目的地。由于马宋饼便于携带、存放时间长、耐消化之优点因此深受各方举人的喜爱。

[!--empirenews.page--]

杠子头

简介

杠子头,又叫签子馍,俗称小山东锅饼,是一种起源于山东省寿光市王高地区的汉族传统面食。这是一种白面火烧,尺寸比巴掌稍大,外面都有一层金黄色的脆皮。因做杠子头火烧的面很硬,手揉不动,需用木杠翻压,故名。其特点是面硬、烤烙熟透而无糊斑,吃起来脆口,越嚼越香。

做火烧的面很硬,手揉不动,需用木杠翻压,故名。其形圆、个头大,每个约250克,边厚里薄,中间隆起。其特点是面硬、烤烙熟透而无糊斑,吃起来脆口,越嚼越香。因为面硬用火烤而成,含水分很少,既可现吃,又便于携带,适合旅途食用。古时,用麻绳串成串,挂在鞍边、车旁,食之方便。凉吃越嚼越香;热吃,用菜、肉去烩,柔韧不散,非常有味。将杠子头火烧切片或掰碎,爆锅,添水,加入肉丝鸡蛋木耳青菜等,烧开,下入火烧或将火烧片放入碗中,浇上热汤食用,口感柔软筋道,老少皆宜。

历史文化

寿光市王高地区制作杠子头火烧,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东汉人赵歧流落北海(即今寿光地区)以卖饼为生。这是文字记载以来较早经营烧饼(也就是今天的硬面火烧)的例子。可见那时山东的烧饼已经作为商品流通于社会。

签子馍(杠子头)是小麦面粉制品,圆形,边缘微高起,底稍平,有签孔,色白。剥食,可见层层相卷,面质稍硬,味道甘甜,富有麦曲之清香,耐存储,不易变质,很早前就富有盛名。

清代民国时期筵宴广用此面食,民国年间,王高村面食师傅王凤民曾于济南府开设饭店制作签子馍,食客旅人赞不绝口,寿光境内亦有“王高馍馍,衙前饼”的颂语,近代地方戏中潍县小贩亦有“寿光走一走,捎俩杠子头”的唱词,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今天在寿光,及其周边地区的集市街头都能买到这种食物,但是今天的杠子头火烧是改良后符合现代人口味的食品,较之传统杠子头火烧质地要软一些,少了柴火烘烤的香味,含水量也增大了。

做法

杠子头用麦曲印发面浅子,发酵好后,加入两倍于面浅子的干面卷揉,因面质硬,故用杠子压卷,揉合,然后以到断为几块,多次卷揉,直到面柔和后再剁成相等面块,逐渐卷揉做成生馍。将其放置热炕上慢省(发酵),待馍省开后入锅,放入备好装有竹签的竹篦子,把生馍一个个插于竹签上,熟后,从签子上取下出锅,即为成品。

[!--empirenews.page--]

芝泮烧肉

简介

芝泮(芝潘)烧肉 是安丘名吃,产于安丘景芝镇芝泮村。其主料是猪头和猪肠、肚、蹄、心、肝、肺等。采用明朝宫廷膳食秘方,添加20多种中药,经洗、揉、煮、熏、烤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制作时,先用细盐轻搓几遍,然后放入原汤锅中,煮两小时左右,煮时放入用纱袋包好的豆蔻、砂仁、肉桂、八角茴香等佐料。

历史文化

芝泮烧肉起源于明朝年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发展国力明太祖告诫地方官吏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芝泮烧肉在此形式下开始诞生了。留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18世纪中期进入宫廷。1750年春,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今江苏扬州)。有当朝宰相刘庸刘罗锅陪同,出宫前刘庸上奏皇帝,路途中游览自家乡的名胜古迹,安丘的“龙山虎步,月牙桥”“诸城的恐龙”。皇帝准奏,当御览完安丘的古迹时,天已傍晚,就住在芝泮赵氏一家客栈,客栈虽小但卫生清洁。

晚饭前,乾隆皇帝与刘庸在店门前吃茶聊天,突然从东南方向传来一阵扑鼻的清香味,皇帝便问刘庸:“如此之香是何故!”刘庸道:“这里正是名振诸安高三县的当地名吃芝泮刘家烧肉。”晚饭时,皇帝膳用了芝泮烧肉,膳后皇帝龙心欢喜连说:“好、好、好、。”刘庸明白其意,并把这一祖传加工秘方带入宫廷御膳房,成为皇帝每天膳用的必备佳品。此方流传至今不衰。新中国成立的一代伟人毛泽东爱吃的红烧肉就按祖传秘方加工而成。芝泮烧肉在文革1年代虽受挫折,但这一祖传秘方仍被刘家保留下来。

改革开放后党的富民政策流遍全国,芝泮烧肉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刘家人融现代科学为一体,有原来的十几位中药增加到达20多位;有原来的食用形,现成为营养保健形。芝泮系列肉制品采用明朝宫廷膳食秘方制作而成,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该品精选锗肉、牛肉驴肉鸡腿等的等做原料,添加几十种名贵中药,经洗、揉、煮、熏、烤等多道工序精心加工而成,具有营养丰富、口味独特、食之爽口、肥而不腻、延年益寿等特点,在山东名吃中享有盛誉。是宾馆、饭店、居家、旅行、馈赠的最佳食品。

[!--empirenews.page--]

朝天锅

简介

朝天锅是山东潍坊地区汉族名吃,属鲁菜系。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民间早市,流传至今。潍坊朝天锅经过不断改进于 朝天锅1997年分别被中国烹饪协会、山东省贸易厅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

朝天锅宴用鸡肉、驴肉煨汤、以煮全猪为主,有猪头、肝、肺、心、肚、肠,再配以甜面酱、酱油、疙瘩咸菜条、胡椒粉、葱、姜、八角、桂皮、盐、香菜、香油、青萝卜条等十几种调料和冷菜。

历史文化

朝天锅据说是郑板桥所创。清朝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担任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县令时,对民间疾苦十分关心。某年腊月,他微服赶集以了解民情,见当时潍县赶集的农民吃不上热饭,便命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铁锅,为路人煮菜热饭,锅内煮着鸡肉、猪的肚与肠、肉丸子等各色肉品和豆腐干等。汤沸肉烂,顾客围锅而坐,由掌锅师傅舀上热汤,加点香菜和酱油,并备有薄面饼,随意自用,因锅无盖,人们便称之为“朝天锅”。

[!--empirenews.page--]

鸡鸭和乐

简介

和乐,是潍坊传统名吃,据说起源于山西、陕西,后经北京传至潍坊,由历史上的“河漏”演变而来。“河漏”是用荞麦面在密凿细孔的河漏床上压出的面条,本是农家日常食品。潍坊人对此作了改进,用小麦代替荞麦面,并配以鸡鸭肉、“憨肉”和小调料的卤子,用期谐音取名“和乐”,因卤子以鸡鸭为主,遂名“鸡鸭和乐”。经民间食品艺人不断加工发展至今,成为人匀喜闻乐见的面食。它以制作考究,佐料齐全、味美汤鲜而闻名齐鲁大地,又以味美价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历史文化

传说老潍县城内有一经商人家,依靠主人的精旺及全家人的齐心协力,十几年后,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可是,几个儿子结婚后,儿子在媳妇们怂恿下,妯娌之间、兄弟之间常常为争夺财物闹得不可开交,甚至相互打架。无奈之下,主人打算将家产分给儿子们各自经营,在全家共吃最后一顿团圆饭时,他拿出精心准备的面食给大家吃。大家不知何物。主人告诉他们:这是和乐,希望你们兄弟、妯娌之间,互帮互助,合家欢乐,儿子儿媳们感到非常惭愧,此后,和好如初。经过历代人的努力终于发展成为现在的鸡鸭和乐。

做法

把面粉和淀粉和成的面用和乐床子压入老田鸡、鸭共煮的汤内,熟后捞出,再配入原汤、鸡鸭肉、旱肉、甜蒜、咸香椿、咸韭菜辣椒油等即可。特点是:和乐条柔韧有劲,肉香、汤醇,别有风味。

[!--empirenews.page--]

扒菇

简介

扒(pa)菇,又称扒谷,是寿光的传统特产,历史悠久。由精选上等绿豆浸泡,用石磨加入菠菜青萝卜一起磨碎,然后攒成团上锅蒸熟即可,绿绿的甚是好看,真正的“绿色”食品。扒谷历史源远流长,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深受人们喜爱。现在,洛城、北洛、留吕、王高等乡镇还有很多做扒谷的专业户。他们每年八月十五开始制作,直至来年的清明节,至少要做半年时间。

历史文化

据传齐桓公年轻时落难至寿光,饥饿难耐,恰逢一老妇人提篮经过,施舍了他一团绿绿的类似豆腐样的食品,齐桓公吃后顿觉精神异常清醒,多年后回忆起此事,想念当年食品的味道,身边厨师却无一人能做出,后寻至寿光,尝到此物,大加赞赏。

起源于寿光民间的一种传统菜肴,民间称为“pa/ gu-”。因为发音来自于寿光方言中的形声词,意思是在炒制筢菇的时候发出的“咕嘟咕嘟”的声音,起初并没有对应的现代汉字,“筢菇”二字为参照其制作方法而由现代寿光文史专家所定名,现为寿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筢菇最早起源于何时,现在已经无法考证,最早见到的记载是清康熙时《寿光县志》记载城北隆冬季节有贩此物者,可以推断最早于清初时,这种菜肴已经有了。现在在秋冬季节寿光的集市商场都有半成品筢菇出售,以传统石磨手工制作的筢菇口味最佳,而机器自动化生产改良的筢菇口味则稍逊。

做法

制作材料:绿豆、菠菜

制作方法:精选上等绿豆浸泡,用石磨加入菠菜或青萝卜一起磨碎,然后攒成团上锅蒸熟即可,绿绿的甚是好看,真正的“绿色”食品。吃法多以猪肉炒扒谷为主,用猪油炒锅,将扒谷炒熟,放入粉条韭菜等,烹饪时尤其注意不能放入过多水,做好的扒谷松软鲜香、回味悠长。

[!--empirenews.page--]

羊口咸蟹子

简介

羊口咸蟹子,是寿光的特色美食,以莱州湾产的三疣梭子蟹雌蟹为原料腌制而成,蟹体表面光洁,背部呈淡青色或青褐色;蟹膏肥满,膏似凝脂,色红艳丽;肌肉紧密,洁白肥满;口感滑润、咸香、鲜美,风味独特。

做法

1.准备好容器,最好是坛子,其它如玻璃坛子,腌泡菜的坛子,超市里卖的带盖子的褒汤的褒也行,大小视腌写蟹的多少而定,腌好后要放冰箱里,所以一定要找个在冰箱里有容身之地的容器。

2.准备好辅料,盐,普通的即可,不要平衡盐,味素可放也可不放,蟹已经很鲜了。姜一块切片,香葱十根打结,料酒少许,有花雕或和酒更好。花椒数十颗,大料瓣几瓣。

3.烧开一锅开水,把上述辅料都放进去烧开,放凉,喜欢酒味中重的等放凉了再放酒,盐的多少视个人的口味而定,实在没把握就腌7天后尝一个看看,淡再加盐。

4.腌制的过程,当然是买活的蟹,最好用雌蟹,把蟹买回来以后一定要清洗干净,我的做法是把一瓶百分之75的酒精倒在一个小盆里,请蟹们一个一个的洗了酒精澡,每只洗3分钟,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但我就是这样弄的,我怕吃坏了。把蟹放在制好的卤水中就好了,水要没过蟹,不能在卤水很烫时放入,要等卤水冷了后放入,盖好盖子,放入冰箱,7、8天以后可以尝尝味道,太咸可加冷开水。

[!--empirenews.page--]

芝畔烧肉

简介

芝畔烧肉,是安丘市的特色美食,产于安丘临浯镇芝泮村。其主料是猪头和猪肠、肚、蹄、心、肝、肺等,采用明朝宫廷膳食秘方,添加20多种中药,经洗、揉、煮、熏、烤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制作时,先用细盐轻搓几遍,然后放入原汤锅中,煮两小时左右,煮时放入用纱袋包好的豆蔻、砂仁、肉桂、八角、茴香等佐料。煮熟的肉捞出,放在锅内箅子上,加熏烤即成。

[!--empirenews.page--]

三页饼

简介

三页饼最早是安丘景芝传统名吃。于300年前伴随着景芝酒的兴盛应运而生,现已遍布全县。相传昔日到景芝贩酒的客商络绎不绝,常在镇内饮酒用饭,当地居民便做起了卖饼生意。

历史文化

相传昔日到景芝贩酒的客商络绎不绝,常在镇内饮酒用饭,当地居民便做起了卖饼生意。为调众口,工艺渐进,最后形成了三页如一,每页薄如纸,软如稠,焦柔相济,清香可口,一抖三开的三页饼,成为具有独特风味的食品,为“三产灵芝真宝地”酒美饭香驰名,起了配独为偶的作用。近年来,景芝三页饼走出景芝地方,走遍齐鲁大地,成为山东市井餐桌的美食和城乡馈赠亲朋的佳品。

返回做菜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