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鲁菜
川菜
粤菜
闽菜
苏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视频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风味小吃
养生菜谱
特色美食
国外美食
饮品甜点
烘焙食谱
汤粥做法
记录片
家常菜谱
小吃
热菜
小炒
凉菜
早餐
汤羹
煲粥
饮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锅
荤菜
卤菜
素菜
奶昔
果酱
酱菜
盖浇饭
炒饭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饮食
食材百科
食疗菜谱
美容瘦身
母婴饮食
疾病调理
饮食常识
烹饪技巧
厨房常识
四季食谱
春季食谱
夏季食谱
秋季食谱
冬季食谱
特色面食
面条
馒头
包子
面食
烘焙
饼干
面包
蛋糕
馄饨
饺子
花卷
意面
春卷
披萨
糕点
蛋挞
饼类
月饼
食材大全
肉禽类
水产品类
蔬菜类
果品类
米面豆乳
药食及其他
调味品类
美食问答
专题频道

沧州小吃大全_沧州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做菜网 分类:食材百科 时间:2017-01-14 15:24:13

沧州市是国务院确定的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石油化工基地和北方重要陆海交通枢纽,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菜肴:羊肠汤、沧州冬菜

其他风味食品还有:油老虎、火锅鸡、红烧狮子头、虾酱、小鱼辣酱、驴肉火烧、任丘熏鱼、河间芝麻花酥、盐山皮蛋、白洋淀皮蛋、南皮窝头、交河煎、吴桥薄脆饼、肃宁香肠、沧州冯氏香肠等等。

河间驴肉火烧

简介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肉肉质红嫩、口感劲道,比牛肉的纤维要细,口感更好,没有猪肉的肥腻,也没有羊肉的膻味,所以说驴肉是走兽肉的上品的确不为过。

历史文化

河间市地处广阔的华北平原中部。古代曾为河间国,汉代封河间王,是为诸侯,后又设府,地处京南交通要道,明代以后,为通往南方各地的“御路”,相传道路的宽度为“十八弓”。成为南北通衢大路,俗称京南第一府。因此,南北风味的各种饮食文化均在这里有所发展,尤其是清末时期,宫内太监,多出于河间一带,清朝没落,宫中烹饪高手御膳房太监回到家乡,流于民间,靠手艺吃饭。因此有话流传说:“要吃饭,河间转”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 自从最后两只龙在夏朝被人吃了一条、死了一条以后,就只有屠龙术流传下来了,而驴则在千百年间,繁衍生息,让人吃也吃不完。堪称第一人间至味。驴肉的美味,古人早已受用。宋朝学士宋祁路过洛阳,在友人处盘桓数日,诗酒唱和之余,大食驴肉,最后竟吃红了眼,竟将代步的驴也杀来食之。

据有河间独特风味的“大火烧夹驴肉”。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传说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来到河间,一书生“杀驴煮秫”招待李隆基,他吃后连说:好吃好吃;清代乾隆下江南,从河间路过,错过住处在民间吃饭,主人只好把剩饼拿来夹上驴肉放在大锅里热,乾隆吃后连连称赞美味可口。经过数代流传才形成这样一种形状(还有一种是圆形的)和风味。河间有句俗语叫:“常赶集还怕看不见卖大火烧的”,这也就是说大火烧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大家对这种食品的喜爱。

[!--empirenews.page--]

任丘茄子

简介

任丘茄子饼是河北的一道地方小吃,鲜香酥软,佐餐佳肴。

做法

制法:

(1)将茄子切丝、拌盐腌1刻钟,使变软。

(2)将大蒜拍成泥,辣椒切细丝与花椒粉、味精拌入茄丝中;再加适量面粉搅匀至上劲。

(3)素油入锅烧热,把拌好的茄料搓圆成饼状,入锅中炸2分钟捞起装盘即可。

特点:鲜香酥软,佐餐佳肴。

[!--empirenews.page--]

沧州羊肠汤

简介

沧州羊肠汤是现在文雅一点的称呼,过去就叫羊肠子,沧州方言发音是“样尝――咋”。沧州地处华北平原的东部,却有着辖区内的孟村回族自治县。回族是这里的一个主要民族,那么以牛羊肉为主的小吃就不奇怪了。所以沧州小吃羊肠子便是代表了。

羊肠汤能成为沧州特产,跟沧州有大量的穆斯林有关,回民以吃牛羊肉为主,羊肉跟内脏全部消费掉,剩下的下脚料回民自己很少吃,因为按照老讲法直肠胚胎睾丸淋巴结等都是不洁净的,回民自己只吃羊杂汤,也就是用心肝肺胃等内脏做的汤。正因为回民自己不吃,所以最初的羊肠子都灌有。据说目前我国南方一些地方的穆斯林在清真寺宰牲口的时候,直肠胚胎淋巴结等下脚料也是像垃圾一样被倒掉,没有人吃的。只是在沧州,这些下脚料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什么人拣去,煮一煮卖给穷人当饭,久而久之竟然发展成了沧州名吃。

在沧州,吃过羊肠子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第一次是闭着眼吃——怕膻;第二次是眯着眼吃——品味;第三次是瞪着眼吃——解馋。真是越吃越有瘾,越吃越爱吃。很多沧州人喜欢吃羊肠子,认为它性热,有祛除哮喘和胃寒的作用。羊肉汤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不仅低脂肪,而且排毒养颜,肠美汤鲜,百吃不厌,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饮用;口条汤有壮身补血之能,最适宜病愈大补者常食;肚丝汤肥中带瘦;奶渣汤沙酥带甜,还有马峰窝汤、三孔桥汤、羊杂汤等,达72种之多。

历史文化

羊肠子在解放前就是沧州市的早点小吃,光顾羊肠子摊儿的大部分是出卖劳动力的壮汉,时至今日喝羊肠汤的顾客也是男士居多。每天清晨,很多出卖苦力的大老爷们带着自己家的玉米饼子,买一碗羊肠汤泡着吃,羊肠汤如果不够可以随便添。吃饱喝足之后就去车站卸煤或者到码头搬运货物,沧州话叫“扛大个儿”,意思是大个子去肩扛货物。扛大个儿的爱喝羊肠子是有原因的,因为羊的小肠肠壁里面有很多油,羊乳房也是脂肪,能够提供更多的热量,俗话说“搪工夫”,就是不容易饿,其他组织好歹也算蛋白质,多少也能补一补。当时没有什么机械设备,挖土卸煤等等都是纯体力劳动,当年沧州(那时候叫“沧镇”)水路有运河,旱路有火车,好歹也算交通枢纽,装卸货物的活儿不少,卖苦力扛大个儿的男人很多,所以羊肠子特别畅销。喝羊肠子的另一个原因是价格便宜,那时候买一斤羊肉的钱能吃20碗羊肠子。穷老百姓每天汗珠子砸脚面,干一天的活儿挣钱也就够换几斤棒子面的,哪舍得买羊肉吃,来碗羊肠子也算开荤了。

别处的小吃大都在商店里卖或饭店里吃,我们这里则不然。卖羊肠子的小贩推个长形木箱式的小车,车的前端放着碗、筷及各种佐料,在中间木箱内放一口大锅,锅内盛满热气腾腾的羊肠子,锅的旁边有剩着烧饼或饼子的箱子。他们在比较固定的地方停下车后,把锅上的盖子一掀,羊肠子的香味便立即飘进来,充溢着半条街,吸引着过往行人。当人们聚拢到推车前,小贩便会主动递给每人一个小凳,问清要吃多少,然后放好碗,用筷子从锅里夹出一段羊肠子,用一把雪亮的刀,快速地把羊肠子切成一寸左右的小段,排到碗内,再洒些胡椒粉、味精、盐、香菜等佐料,接着从锅里舀出一勺子热汤,浇在羊肠子上面,顺手又在碗上放一双竹筷,满脸笑容地递到顾客手里。人们接过碗,咬上一口,品品滋味,顿觉满口皆香热气腾腾的羊肠子驱散了身上的寒气,赶走了满身疲劳,全身热乎乎的,舒坦极了。他们往往是吃了一碗,再来一碗,有的甚至带口小锅,买上一些拿回家,请家人共同分享。

做法

先将50斤清水添入锅内,待锅烧响放进鲜肉30斤,羊杂和骨架各一副,用大火烧(以木柴火为好),顶出血沫,尔后将佐料下锅,同时外加大、生各半斤和适量,再熬40分钟即成。

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陈皮、等。食用时,取汤锅中熟羊肉和羊杂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汤,加上蒜苗末、香辣油即可。它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羊肠子入口爽而不腻,异香诱人,无腥膻的气味。它的汤更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

[!--empirenews.page--]

金丝杂面丝

简介

金丝杂面,是河北省饶阳县的传统特产,金丝杂面丝用绿豆粉、精白面、芝麻面、鲜蛋清、白糖、香油六种原料制成。制作时把各种原料按比例和成面,轧成纸一般薄片,再用快刀切成2尺长的细条,盘成把,然后装起来。因为条细如丝,成金黄色,故名“金丝杂面”。金丝杂面不仅味美适口,营养丰富,而且食用方便。先在锅里配好汤,汤开下面,即可捞出使用,是涮火锅的佳品。

历史文化

相传在清道光年间,饶阳县东关有一位叫仇发生的农民,以卖杂面为生。他为了使自己的杂面具有独特的风味,苦心钻研,历经数年,经过八百多次的试验,终于制成了脍炙人口的金丝杂面。

清朝末年,有个老家是肃宁县(与饶阳县毗邻)的太监,每次回家省亲,必到饶阳东关仇家杂面店买一些金丝杂面,作为礼物带回皇宫。自此,金丝杂面便成为“宫面”的一种。民国时期,仇家金丝杂面曾获孙中山先生颁发的奖状。

[!--empirenews.page--]

沧州火锅鸡

简介

沧州火锅鸡起源于河北省沧州市,发明不久便风靡全城,在沧州走几步就有一家火锅鸡店,火爆程度非其他火锅可以媲美,沧州普通家庭几乎都会制作,是亲朋聚会时不可或缺的一道菜肴。到过沧州的人无人不知晓这道沧州名菜,因其简单易做且味道鲜美,现在又传至京津地区乃至全国各地。食用时配以蒜泥麻酱等辅料,味香浓郁,回味无比。

做法

原料:

菜市场买一只菜鸡。

辅料:

以一只鸡的用量:郫县豆瓣一袋、葱、姜、蒜、麻椒、花椒、干尖辣椒大料若干。

做法:

1、把鸡剁成块儿洗净,鸡身体内的黄油都择干净;

2、用开水焯一下开锅就用筷子一块块夹出来沥干,以免喝汤时有骨头渣子;

3、炒锅倒少许油,用葱花炝锅待葱花成微黄色时把一袋郫县豆瓣酱倒入锅内翻炒,过3-4分钟时有豆瓣酱的香味时倒入焯好的鸡块倒点酱油(要少适合自己的口味就好)再翻炒3-4分钟就可以倒水了,随后把葱、姜、蒜、麻椒、花椒、干尖辣椒、大料、咸盐倒入锅内就等着吃吧。如果你不怕费火就用铁锅炖不盖锅盖时间在30分钟左右;

4、根据个人喜好准备涮菜(我准备的有宽粉粉条腐竹海带豆腐猪血土豆生菜);

5、大蒜捣成泥和醋一起蘸着鸡就可以了。

[!--empirenews.page--]

河间羊肠汤

简介

羊肠汤是现在文雅一点的称呼,过去就叫羊肠子,沧州方言发音是”样尝――咋”。沧州地处华北平原的东部,却有着辖区内的孟村回族自治县。回族是这里的一个主要民族,那么,以牛羊肉为主的小吃就不奇怪了。所以沧州小吃羊肠子便是代表了。

在沧州,吃过羊肠子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第一次是闭着眼吃--怕膻;第二次是眯着眼吃--品味;第三次是瞪着眼吃--解馋。真是越吃越有瘾,越吃越爱吃。很多沧州州人喜欢吃羊肠子,认为它性热,有祛除哮喘和胃寒的作用。羊肉汤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饮用;口条汤有壮身补血之能,最宜病愈大补者常食;肚丝汤肥中带瘦,奶渣汤沙酥带甜,还有马峰窝汤、三孔桥汤、羊杂汤等,达72种之多。

做法

做法是:先将50斤清水添入锅内,待锅烧响放进鲜肉30斤,羊杂和骨架各一副,用大火烧(以木柴火为好),顶出血沫,尔后将佐料下锅,同时外加大葱、生姜各半斤和适量,再熬40分钟即成。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陈皮、杏仁等,要按一比例适量下锅,多了则药味出头,少了则腥膻除不净。

食用时,取汤锅中熟羊肉和羊杂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汤,加上蒜苗末、香辣油即可。它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羊肠子入口爽而不腻,异香诱人,无腥膻的气味。它的汤更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

[!--empirenews.page--]

油酥烧饼

简介

油酥烧饼,是沧州地方风味食品,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油酥烧饼色泽金黄,薄层重叠,内外焦脆,香酥可口,适合各种年龄的人食用。如果装进食品袋中,还能存放很长时间,不疲不馊,吃起来和刚出锅时一样。

做法

油酥烧饼制作工艺比较严格,面粉要经过发酵,秋冬季节,合面水应该温和一些。制作时在水合面和油合面上撒些花椒,食盐,茴香籽等调料,然后叠层作卷,擀成茶碗口般大小的面饼,放进特制的吊炉内用温火焙烤,上下火要均匀,锅底温度要适当,一边翻动,一边往饼面上刷油,还要严格控制焙烤的时间。出锅后,放在铁架上晾焦,便可出售。

[!--empirenews.page--]

白洋淀熏鱼

简介

白洋淀熏鱼,是具有浓厚水乡风味的独特鱼制品,其独特风味主要来自熏鱼的多道工序和传统的配料,熏鱼的制作技术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制成后的熏鱼,表面呈红色,有特殊的烟熏香味,提起尾巴也不会松散,咀嚼时柔韧有劲,口感清香味醇,肉细嫩而不松散,鱼刺能全部剔出。由于含水少,宜存放。

熏鱼品种较多,主要根据体形大小而分。大熏鱼包括熏鲂鱼、熏鲢鱼。也有的熏大鱼(鲤鱼),只是要将鲤鱼劈成两半,以便熏透。熏小鱼则指熏黄瓜鱼。熏鱼由于味道好,便于携带,深受旅游者的欢迎。红白莲子莲子,因质脆味香,晒干后熬,过去一直为宫廷营养用品。

历史文化

白洋淀有一种传统的美味佳肴,那就是熏鱼。相传林庄二村的一位姓谭的老先生就是任丘白洋淀熏鱼的创始人。清末民初时期,谭氏一家以打鱼为生,每日三餐必有鲜鱼,开始,用水煮食用,但味道不好,且保留时间又短。经多年在水上生活经验和积累,开始尝试用苇叶熏制鲜鱼,慢慢摸索出来了熏鱼的制作方法。

做法

首先应选好鱼的品种。肉质细腻,形体扁侧的鲂鱼,鲮鱼,鲢鱼等,比较适合制作熏鱼。制作时,把选好的鱼去鳞,开膛,用水洗净,放进十几种调料配成的汤盆里,浸泡半天,捞出后上锅熟。然后锅里放进适量的白糖和小米,把熟鱼摆在铁蓖子上,用白糖和小米烧焦后冒出的浓烟熏蒸,勤翻动,到鱼呈黄红色为止。食用前,再往鱼上刷些香油,使味道更加鲜美。制成后的熏鱼,表面呈红色,有特殊的烟熏香味,提起尾巴也不会松散,咀嚼时柔韧有劲,清香可口,鱼刺能全部剔出。由于含水少,宜存放。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存上五六天也不会变质。

[!--empirenews.page--]

丁氏香肠

简介

丁氏香肠又名奇美香肠,沧县崔尔庄村的丁氏香肠起源于清雍正年间(1723~l736),是丁氏独家祖传绝艺,相传系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沧州品尝而得名。

历史文化

丁氏香肠"源于清朝雍正年间,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是丁氏独家祖传绝艺,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六,乾隆皇帝下江南,经运河水路到达捷地闸口时,伴驾南巡清太子少保协大学士礼部尚记纪晓岚将丁氏香肠进上,皇帝称之"奇也",食之后味道鲜"美",香而不腻,酥而不硬。皇帝大悦,赞不绝口,亲口御封为"奇美香肠"从而为御膳佳肴。

做法

丁氏香肠用料考究,制作精细,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用羊肠制成肠衣,原料主要为瘦猪肉,再按比例加入肉寇、草寇、子寇、肉桂、砂仁、桂皮、广料、香油、鲜姜、食盐等十多种佐料,近代又加入味精,调制而成。

[!--empirenews.page--]

拨御面

简介

拨御面,是一种以荞麦面为主料做成的特色小吃,最享盛誉的当首推河北省隆化县张三营镇的拨御面。张三营原名“一百家子”,解放后,张三营的“何家面铺”曾远近闻名,可惜在十年动乱中店铺倒闭,工艺失传。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张三营一带又立起了多个拨面馆,是去木兰围场路上吃饭打尖的好去处。只是现代人减去了“御”字,叫拨面了。

历史文化

张三营原名“一百家子”,据《承德府志》及《隆化县志》记载,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皇帝率文武百官赴木兰围场狩猎,途经一百家子,住在伊逊河东龙潭山脚下的行宫(康熙四十二年所建)。当天下午,行宫主事周桐向随驾太监呈报御膳安排,特命当地拨面师姜家兄弟为乾隆制作荞麦拨面,并从西山龙泉沟取来上好的龙泉水和面,以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和纯木耳做卤。饭菜呈上后,御前太监将饭盘银盖取下,乾隆一见眼前的拨面洁白无瑕,条细如丝,且清香扑鼻,顿开食欲,连吃两碗并一再称赞此面“洁白如玉,赛雪欺霜”,还当即吟诗一首:“罢围依例犒筵加,施惠兼因答岁华,耐可行宫逢九日,雅宜应节见黄花,朱提分赐一千骑,文绮均颁甘九家,苏对何妨频令预,由来泽欲不遗遐。”又命御前太监赏赐姜家兄弟白银二十两。从此,拨面改名“拨御面”,一百家子白荞面名声大震,姜家兄弟生意也更加兴隆。从那以后的170多年里,皇帝、后妃的食谱中,又增加了“拨御面”一款。

解放后,张三营的“何家面铺”曾远近闻名,可惜在十年动乱中店铺倒闭,工艺失传。70年代后期,青年厨师辛占武重新钻研和恢复了这一传统技艺。在1981年,辛占武还应邀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传艺两个月,教出了4名徒弟。凡吃过拨面的国内外宾客,都赞不绝口。

做法

拨御面的原料有一百家子的白荞面、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木耳、盐等。将煮好的面盛在碗内,浇上用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木耳、盐做的卤即可食用。面洁白如雪,风味独特,并有开胃健脾、降低血压的功能。

返回做菜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