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的特色小吃那也是全国非常有名的,种类也比较丰富,具体有:赵州雪花梨、赵府酥鱼、行唐大枣、宫面、牛肉罩火烧、饸饹、金毛狮子鱼、烧饼裹肉、晋州鸭梨、缸炉烧饼、因村驴肉、崩肝等。很多小吃都是闻名海外,并且在北京也经常能吃到。
金凤扒鸡
简介
金凤扒鸡,是石家庄历史悠久的特色美食,最早始于1908年,采用独特的制作工艺,用蜂蜜对鸡进行上色炸制,并用中药秘方老汤煮制.具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和保健作用。
历史文化
“金凤扒鸡”最早始于1908年,当时一对叫做马洪昌的回民夫妇在石家庄大桥街开了一家马家鸡铺,他们采用独特的制作工艺,用蜂蜜对鸡进行上色炸制,并用中药秘方老汤煮制,做出来的扒鸡风味独特。虽然当时的店铺很小,但生意格外兴隆,每当热气腾腾的扒鸡出锅之后,店内店外总是挤满了顾客。因为每天供不应求,去晚了的顾客还常常买不到。
“当时还只是叫大桥街马家鸡,店面也被称做大桥街扒鸡店。”据金凤扒鸡传人介绍,制作扒鸡的辅料由十八味香辛料组成,而这十八味辅料均具有双重性,既是香辛料又是中草药,在《本草纲目》中都有其名,因此具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和保健作用。“虽几经变化,但直到现在还是沿用百年老汤,每天清汤,将浮油和陈渣去除,加续新料。配方属秘方,过去一直是单传,清除来的渣子都要用火烧掉。即使是现在,配方也只有个别人知道,制作时由专人负责配料,其他人回避。”
石家庄回民扒鸡
简介
石家庄回民扒鸡:其通体呈金黄色,外型美观,料味深入,醇香浓郁,不易变质,鸡肉极烂,但不抖则不散。其生产历史约近半个世纪。早在1933年,回民马鸿昌在石家庄开办“红顺利”小店经营五香烧鸡,较有名气。50年代又吸取地方扒鸡烹炸技术,改制为扒鸡。
历史文化
早在1933年,回民马鸿昌夫妇在石家庄开办“红顺利小店”,经营五香烧鸡,闻名华北。50年代该店广取博采外地扒鸡的烹炸技术,将五香烧鸡改制成扒鸡,取名“马家鸡铺”扒鸡。此种扒鸡现由中山路食品商店扒鸡加工厂根据传统工艺生产。
西河肉糕
简介
西河肉糕,是以石家庄市下面的深泽县里的一个镇的名字来命名的,深泽肉糕起源于西河村,创始人是晚清时期西河村的李洛提,俗称西河肉糕,闻名衡水、保定、任丘、石家庄、天津、北京等20多个县市,位居深泽“美食三绝”之首。
它的原料用的是红蓍淀粉,高汤,和各种调料加工而成的,吃起来咸香而不腻。再加上用本地的一种烧饼夹肉糕,就象汉堡包的样子,本地人称之为烧饼裹肉,味美价谦。是一种大众小快餐。
历史文化
据西河肉糕第三代传人李喜群介绍,西河肉糕是他的爷爷李洛提发明的,据家谱记载,李洛提出生于晚清1871年,成年后在一富户的肉坊里打工,年终他得一块驴肉,由于人多肉少,便将驴肉切成细粒,放入调料,煮熟后加入淀粉成形,切片当肉食用,从此味美可口的西河肉糕便诞生了。李家代代相传,配方秘而不喧,至今已有五代传人。
做法
西河肉糕以绿豆、红薯淀粉为主料,驴肉、驴油、香油为辅料,以多种调味品为佐料。制作方法是将驴肉切成细粒,用煮肉的老汤将淀粉、肉末、油一并调好,放入盆中,加入调料蒸制而成,具有色泽红亮,香而不腻,老少皆宜的特点,当地人不就任何佐料可一气吃饱,是宴请宾客必不可少的地方名吃。
金毛狮子鱼
简介
产地:中国河北。用鲤鱼加工修饰后,炸制而成。色泽金黄,鱼丝蓬松形似狮子,酸甜适口。
历史文化
金毛狮子鱼,始于民国初期。最早由石家庄市的中华饭庄名厨袁清芳创制。因成菜色泽金黄,形似狮子,故名。1952年在河北八大城市烹调技术表演赛中,袁烹制的“金毛狮子鱼”,获得了高度评价。该菜是河北参加1983年全国烹饪鉴定会的名菜。
做法
将鱼洗净。从下嘴唇劈开,掰开鳃盖,将鱼身两面上下交叉批成薄刀片,每片端均与鱼身相连,再用剪刀成细丝。葱、姜、蒜切成米粒,玉兰片、火腿片切成7厘米长的丝。炒锅烧热,下花生油,烧至四成热,将调好的鸡蛋糊均匀地抹在鱼身上,下油锅,边炸边抖动,使细丝散开,呈金黄色时捞出,鱼腹朝下放在盘中。锅内留油少许,将葱末、姜末、蒜末、玉兰笋和火腿长丝(约7厘米长),加酒、醋、白糖、酱油,烧浓,下湿淀粉勾芡至浓稠,淋上热油少许,出锅,浇在鱼身上即成。
辛集咸驴肉
简介
辛集咸驴肉,色红味美,软而不烂,香而不腻,鲜而不腥。每天下午先把要煮的驴肉放在冷水里浸泡,每小时换一次水,直至水清肉白后放入煮锅,浸煮十分钟左右,再换水加花椒、大料、小茴香三味调料大火烹煮,待肉熟后撤火,用石块儿压好锅盖,然后慢火闷煮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煮熟的咸驴肉捞出,食时顺肉切条,再切成片后即可食用。
特色:选料精全,制作细致,
历史文化
据传在清朝道光年间,辛集市(束鹿县)佃土营村有一家姓田的屠夫,搬至辛集附近的留双营经营咸驴肉。现今辛集驴肉尤以王山口郝记驴肉,最为正宗,自1893年至今已逾百年历史,其第四代传承人郝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使辛集驴肉风味独特,扬名周边各大县市,慕名而来者不计其数。郝记驴肉多年来一直独领辛集的驴肉市场,实为辛集一大特产。目前在河北一集西华北路33号有一门市。
马家卤鸡
简介
马家卤鸡,是河北省正定县马家老鸡店的特色产品,是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创于清朝初年,1981年马家卤鸡与浙江金华火腿、北京苏式叉烧肉、南京板鸭等禽类肉食品齐名,被评为全国33个优质产品之一。
马家老鸡店卤鸡的系列产品,包括卤鸡、卤鸡胗、卤鸡爪、卤鸡翅、卤翅根,配方独特,色香味俱佳,产品选用鲜嫩活鸡遵循伊斯兰教规,由清真寺掌教屠宰并经卫生动检部门检疫合格,使用多种名贵肉料、碘盐、陈年老汤、精细配料,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历史文化
1869年因躲避战乱,马家卤鸡的传人马洛发将马家卤鸡从直隶祁州(现河北省安国市)搬到了正定。
1901年12月31日,因八国联军进犯北京而逃往西安的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还京途中,驻跸正定。在正定期间,遍尝了各色风味名吃。其中对百年老字号马家卤鸡赞不绝口,称其香、鲜、嫩,对味又好吃。
马家卤鸡世代传承,到了第六代传人马学中时代,既保持了传统工艺,又自主创新了卤鸡翅、卤鸡爪、卤鸡胗等系列产品,并采用先进的灭菌及真空多层复合保鲜工艺,开发出系列软包装产品,能长期保持色、香、味、型不变,方便保存、运输和外销。
做法
马家是回民,对选料特别讲究,一律采用鲜嫩活鸡,在如今笼养鸡为主流时则尽量采用山区散养鸡。屠宰严格按伊斯兰教规,并经卫生、动检部门检疫合格后方可入选。卤煮之前,将鸡洗净,一翅插入口腔,使头部弯回,另一翅折叠,两腿别起,爪入膛内,呈琵琶状。然后放入百年老汤中,配以丁香、沙仁、豆蔻、白芷等名贵肉料、碘盐,以及花椒、大料、小茴香等调味佐料。在煮鸡时按鸡龄长短定火候。煮好的卤鸡黄里透红、颜色鲜亮,鸡皮油光平展,不破皮、不脱骨、不塞牙、不腻口,久食不厌,老幼皆喜。
狗肉全席
简介
狗肉全席以一年左右的嫩狗肉为主料,采用烹、煎、熘、炸、焖、薰、拌等各种技艺,精心制作50多道各具特色的名菜。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
做法
狗肉全席-五香口条
主料:狗舌
制作方法所属菜系:私家菜
主要烹饪方法:卤
五香口条的所需食材:
主要食材:猪舌300克
调味酱料:八角3克,大葱3克,桂皮3克,盐4克,酱油4克,醋4克,白砂糖5克,香油10克,料酒10克
制作方法:
1. 将口条(猪舌)洗净,入沸水锅中焯水2分钟,捞起放进温水中; 2. 刮去口条上的胎液,去除舌骨,洗净; 3. 炒锅上火,加热水,放入口条、葱段、姜片、八角、桂皮、精盐、酱油、白糖、料酒、醋烧沸; 4. 撇去浮沫,转小火焖煮90分钟左右; 5. 待口条上色,入味时,加味精; 6. 将口条切成薄片排叠盘中,浇上少许原卤汁即成。
狗肉全席-盐水狗肾
主料:狗肝
特点:香辣味浓,肉质鲜美,色彩鲜艳
适用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老年人更佳。
适用量:
每次50克。
狗肉全席-姜香肠卷
主料:狗肠 特点:制作精细、选料讲究。
狗肉全席-金环虎眼
主料:狗眼、冬瓜
特点:成形美观、营养丰富、养颜保健。、麻油调味,捞起冷却;
狗肉全席-西芹脆耳
主料:狗耳、西芹
特点:清香扑鼻、口感香脆
狗肉全席-芋片狗排
主料:精选狗小排
特点
狗肉全席-狗宝“小熊掌”
主料:狗蹄
特点:成形美观、营养丰富、养颜保健。
狗肉全席-菜胆跑筒
主料:狗排
特点:口感外脆内嫩,爽口有汁,甘香味鲜。:细嫩酥脆.
狗肉全席-咸肉煮干丝
主料:咸狗肉、干丝
特点:红白相映,色艳味美。
狗肉全席-板栗狗肉
主料:五花狗肉、板栗
特点;造型美观,板栗的香甜与五花狗肉的细腻完美结合。
狗肉全席-丽花红油狗脑
主料:狗脑
特点:形似雨花石,味道浓郁, 鲜嫩可口.
狗肉全席-滋补狗鞭龙凤汤
主料:狗鞭、老鳖、乌骨鸡
特点:汤色浓香、口感鲜甜、活血滋补。
狗肉全席-红油狗肚
主料:狗肚
特点:口感爽中带滑,美味又养颜。
狗肉全席-白切狗肉
主料:白切狗肉
特点:色泽鲜明,白里透红
特别提示:
狗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蛋白质质量极佳,尤以球蛋白比例大,对增强机体抗病力和细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显作用。食用狗肉可增强人的体魄,提高消化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性功能。狗肉还可用于老年人的虚弱症,如尿溺不尽、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冬天常吃,可使老年人增强抗寒能力。中医认为狗肉有温肾助阳、壮力气、补血脉的功效。
吃狗肉后易口干,喝米汤可纠正这一副作用。狗肉属热性食物,不宜夏季食用,而且一次不宜多吃。凡患咳嗽、感冒、发热、腹泻和阴虚火旺等非虚寒性疾病的人均不宜食用。忌吃半生不熟的狗肉,以防寄生虫感染,忌食疯狗肉。脑血管病人一般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狗肉热性大、滋补强,食后会促进血压升高,甚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因此,脑血管病人不宜多吃狗肉。大病初愈的人也不宜食用,因此时病人体虚,进补只能温补。
锅贴饼子
简介
锅贴饼子,是用玉米面或高梁面、谷子面、山药面、谷糠面等和面(玉米面和谷子面都要先用开水泼面),趁热锅贴于锅边,饭熟饼熟,挨锅一面烤焦成黄褐色,酥脆可口。
做法
玉米面馒头的制作工序和普通馒头一样有:发面、施碱揉面、制形和上屉蒸熟。
1、发面:在普通的的面粉中放入适量的发酵粉和3/1的玉米粉来发面,用水和匀,揉至不沾手为至,将面团放在盆中盖好,使其发酵。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要放在火炉旁。
2、施碱揉面:等面膨胀起来,撕开就呈蜂窝状并略有酸味时,这时可把面取出放在面板上加上适量的食用碱边加边揉,等闻不到酸味时,撕一块食指大的面团在炉边烤熟,掰开,如无黄色,鼻闻无酸味即施碱适合,就要制形。如果呈黄色,便是碱多了,可放一会,再发一发,然后再蒸。如果闻到酸味,便是碱少了,还需要施一点碱再制形。
3、制形:
把施好的面,按蒸屉的大小揉成圆条,然后用刀切成方块儿,便是方形馒头。如果用手罩在面板上将面块旋转、轻揉,便能制成圆形馒头。
4、上屉蒸熟:
将揉好的馒头按次序摆在蒸屉里,要留一定的间隔。锅里的水沸滚后,放入屉中开始蒸,锅里的水要一直处于沸腾状态,还要使蒸屉不漏气,这样蒸出的镘头又喧又好吃。蒸的时间,根据镘头的大小而定,一般的馒头需要蒸1小时就熟了,就可提屉放气。如果当时不吃,要及时把馒头从蒸屉中取出,以防粘底。
薛家烧饼
简介
“薛家烧饼”俗称“油酥烧饼”,又叫“石塔烧饼”,因打烧饼的主人居住在赵县陀罗尼经幢(俗称石塔)脚下而得名。它是赵县独有的风味小吃,系赵县石塔村薛礼义家8代祖传,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赵县薛家的后人正在努力申报中华老字号。虽然目前“薛家烧饼”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薛家后人的这种努力,却为保护民间传统老字号提供了一个思路。
宫面
简介
宫面,又称藕面、藁城宫面,系藁城传统名特面食品,风味独特。该产品以优质小麦面粉、香油、淀粉为主要原料,经10余道工序精制而成,分拉延、压延两大类,成营养、杂粮、风味三大系列。其配料考究,制作精细,营养丰富,具有条细心空、洁白明亮、耐煮不糟、汤清面秀、嚼有口劲、味道鲜美等特点。爱新觉罗·溥杰先生题诗赞曰:“化旧为新夸妙腕,流长源远继真传。昔年只供宫廷馔,今喜全家乐寿筵。”
藁城宫面,是以当地优质高筋小麦精粉、精油、精盐、鸡蛋为主要原料,精心手工制作而成,直径仅为0.7MM,皆为空心。它的制作要经过20余道工序,工作流程70多个小时,自然风干,且受天气影响严重,对温度、湿度要求严格,严寒、酷暑、雨雾天、阴天不能生产,年均只有一百来天可正常生产。因不能大规模的生产。而愈发珍贵。
历史文化
宫面,原系手工挂面,生产始于唐代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后经无数次工艺改进,唐代即已成为具有地方风味的名特食品。但当时多为民间作坊,零星、分散加工,生产数量有限。据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县城有“永和号”挂面庄,所加工的挂面,制作精良,品味俱佳,被地方官吏选中,进贡皇宫,自此藁城挂面即被列为宫廷御膳佳品,称之为“宫面”,每年进贡一二百公斤。民国初年,“双胜永”号挂面被选送南京、上海等地参加评比,获南京总统府“国光银牌”奖及数十枚“铜牌”奖章和奖状,列为总统府特需食品,并出口朝鲜,获朝鲜奖状一张。
本世纪50年代,该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这一传统技术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开始恢复和发展宫面批量生产。1960年县粮食局建成第一家挂面生产厂(后改为宫面厂),产品主要销往石家庄,宫面生产日益兴隆。80年代粮食局宫面厂、外贸局宫面厂、龙宫宫面厂、大慈邑宫面厂、综合食品厂相继扩建和新建,并相应发展起4000多个宫面加工专业户,基本形成专业化、系列化宫面生产体系。同时建立起一之相配套的宫面技术研究所、宫面技术学校和宫面协会等科研机构,与生产厂家与起开展技术攻关。根据人体微量元素的需求成分及摄入量,精细选料,科学配方,添加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丰富的番茄、牛奶、辣椒等多铺助原料,研制出高营养、多样化宫面系列产品,有番茄宫面、辣味宫面、鸡蛋宫面、荞麦宫面、八角香宫面、孕妇宫面、儿童宫面和老年保健宫面等20多个新品种,除保留传统特点外,又增加了适应多种口味的特点,可热食冷餐,并辅有现成作料,近年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余吨。
1984年以来,藁城宫面相继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首届全国食品博览会金奖、’92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最佳展销奖,被评为省优、部优和国优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并出口香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