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鲁菜
川菜
粤菜
闽菜
苏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视频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风味小吃
养生菜谱
特色美食
国外美食
饮品甜点
烘焙食谱
汤粥做法
记录片
家常菜谱
小吃
热菜
小炒
凉菜
早餐
汤羹
煲粥
饮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锅
荤菜
卤菜
素菜
奶昔
果酱
酱菜
盖浇饭
炒饭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饮食
食材百科
食疗菜谱
美容瘦身
母婴饮食
疾病调理
饮食常识
烹饪技巧
厨房常识
四季食谱
春季食谱
夏季食谱
秋季食谱
冬季食谱
特色面食
面条
馒头
包子
面食
烘焙
饼干
面包
蛋糕
馄饨
饺子
花卷
意面
春卷
披萨
糕点
蛋挞
饼类
月饼
食材大全
肉禽类
水产品类
蔬菜类
果品类
米面豆乳
药食及其他
调味品类
美食问答
专题频道

衢州小吃大全_衢州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做菜网 分类:食材百科 时间:2017-01-14 15:22:40

衢州已有18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上一直是闽浙赣皖四省边际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

特色小吃有:三头一掌,衢州三头分别是兔头鸭头鱼头鸭掌、衢州烤、衢州麻饼、八宝菜、龙游米糊、龙游开洋豆腐干、龙游毛豆腐、衢州油炸果、山粉肉、开化青蛳、开化焙糕、常山胡柚、菱角豆腐、开化板栗、高家萝卜丝、衢州椪柑、衢州柑橘、衢红桔、双桥粉干、常山索面。

五夫醉鸡

简介

五夫醉鸡,据传出自于浙江五夫镇的一个青年妇女之手,菜色微黄,质感鲜嫩,酒香扑鼻,别有味,有增进食欲之功。

做法

食材

嫩肥鸡一只(重约700克),精盐5克。 黄酒500克、片5克、段8克。

做法:

1.选料:选用只重在1.25千克左右的当年鸡,要求健康无病。

2.宰剖:将鸡宰杀,采用三管放法放尽鸡血,入热水内浸烫后煺净羽毛,开膛取出全部内脏,用清水洗净鸡身内外,沥干水分。

3.煮制:将白条鸡放锅内,加上清水,以淹没鸡体为度,加入改刀的葱、姜,有大火将汤烧沸,撇去浮沫,再改小火焖煮约2小时左右(至用筷子可戳透鸡肉即可),将鸡捞出,沥干水,趁热在鸡体内外抹上一层精盐,要求在放血口、口腔、鸡腔等部位均擦匀。

4.醉制:将擦过细盐的熟鸡晾凉,改刀,切成长约5厘米、宽约3.5厘米的长条块,再整齐地码在较大的容器内(容器要带盖),最后灌入适量的黄酒(以能淹没鸡块为度),加盖后置于凉爽处,约48小时后即为成品醉鸡。

技巧:

此菜品要求另工时,不准加油,不准加配料,白水煮鸡,只放葱姜,不放盐,成熟后抹盐于鸡内外。煮鸡时,先用大火煮沸,而后改小火煮。

[!--empirenews.page--]

三头一掌

简介

三头一掌(兔头、鸭头、鱼头、鸭掌),是浙江衢州传统的汉族风味小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兔头,其肉质细腻、疏松。三头一掌起源上世纪80年代。衢州“三头”中,面市最早的是兔头,名气最大的也是兔头。

历史文化

传说在很早以前,衢州府有户人家,全家三口人,一个瞎子奶奶和孙子、孙女。因家境贫寒,靠孙子上街捡破烂,勉强维持生活。一年到头能吃上的几顿荤菜基本上是街坊丢弃的鸭头和兔头之类的东西。一天正午,有一个过路人经过他们家门口,闻到了浓浓的香味,肚子顿时饿得厉害,就好奇地问瞎子奶奶烧的是什么。瞎子奶奶半天也说不出口,于是,过路人就自个儿掀开了锅盖,一股香辣味扑面而来,锅里面全是鸭头和兔头。过路人也未等奶奶开口,就开始吃了起来,不知不觉一锅的“好菜”加上一坛留作过年喝的三白酒都被他吃了个净光。过路客很是歉意,掏出了十两银子,写下了一个便条后匆匆告辞。等孙子孙女捡破烂回家,打开便条一看,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头头可道”,大字下面还附有“用这些银子开个小店,生意一定红火”一行小字。

君子好财取之有道,祖孙三人打听了半年也没找到这个好心人,于是在城南门旁开了家卤味店。店里的产品香味吸引了来来往往的路客,一传十,十传百,一到中午边便卖个净空。后来,店里来了个贵人,听说从庐山和黄山游玩回来本打算直接到江郎山的,远远闻到这个熟悉的香味就一直追随了过来,酒足饭饱后在餐桌上留下了“头头是道”四个字。孙子孙女感到非常好奇,莫非同一个人?等到醒悟时,人却不知去向了。人们后来才知道这个贵人就是明代著名的旅游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先生。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衢州街坊邻里沿用祖辈的卤制方法,用衢桔皮,大南门的大蒜等香料卤兔头吃。到了80年代后,卤兔头走向了酒店,之后吃鸭头、鱼头和鸭掌也开始流行起来,“三头一掌”也成了衢州人约定俗成的叫法。

[!--empirenews.page--]

文成索面

简介

索面,是一种用手工拉成晾干的素面,称“坠面”,俗称为“长寿面”。鲜软可口。索面又细又匀、颜色白净。另外口感也非常好,是一般面条不可比美的。索面是浙江浙南汉族特产,历史悠久,不仅普通百姓爱吃,更是产妇月子里必备的传统食品之一,深含传统民情风俗的内涵。地处温州瑞安平阳坑的南山村和衢州常山的球川是著名的索面产地。

地处温州瑞安平阳坑的南山村,是著名的索面产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索面。制作索面的工序较为复杂,生产过程中常会按季节变化加盐和面,当发酵到一定程度后,便索成粗条挂杖,然后插杖上架,由人工拉成细丝晾晒,待干到一定程度则再成绞堆放在竹匾内进行包装。如今,瑞安索面已漂洋过海,跨越国界,大量出口到东欧及东南亚各地,深受当地侨胞喜爱。

历史文化

相传早在公元557年十月初七,陈霸先陈武帝即位之日,陈武帝宣布在次日午时一刻设宴,以庆祝陈朝诞生,希望宫内各位官员及宫女都踊跃报名,各做一道饭菜。要求:一要吉祥,二要可口,三要健身,四要特色。如果一切合乎帝意,重重有赏。

次日,开宴。上了十六回菜,均是上等佳肴,色香味俱全。在席者对它们均有较高的评价,但陈武帝的金口却迟迟不开。最后,一位宫女呈上一盘面来。陈武底见这面又细又长,工艺十分了得,便问上菜者姓甚名啥。那宫女回答:“万——顺——彩”。陈武帝一听,很有彩头,连赞好名字。又问菜名。万顺彩答道:“长福长寿面”。陈武帝听了龙颜大悦,重赏了万顺彩。他对在席者说,此面预示着陈朝江山将“万顺”,陈朝子民将“长福长寿”。

此后,宫中每有贵客到来,必由万顺彩供奉一碗长福长寿面以示厚待。再后来,坐月子的女人、做寿的老人也有了这项特权。前者食用该面,是因为它是由上等精白麦粉制成,营养价值高,女人生孩子后食用可以补身。后者食用它,则完全是为了讨“长福长寿”这个口彩。不过江浙一带一般都不叫它长福长寿面,而叫索面,它是瑞安方言“纱面”原谐音,说的是它细可与棉纱相比的特点。

做法

一、和面。就是把面粉、水、盐,按1∶0.25∶0.025的比例配好。水、盐在天气冷时,得多放点;天气暧时,得少放些。和面时应和得软硬均匀。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二、索面。将和好的面放在桌面上,先用圆木棍将面团滚成一张“大圆饼”。再用刀将它割开成螺旋形面条。然后放到木盘里,用席布盖上。放置半小时后,将面从木盘里一圈一圈地拉出,放在平台上索成手指似的粗细均匀的圆形面条(扁面则是将圆形面条压扁)。

三、盘面。将索好的面一圈圈盘在两根间隔为10厘米左右的的索面筯上。每筯上一般盘20圈。这样一筯一筯地将面条盘完。

四、熟面。将盘在面筯的索面条缓慢的拉长到20厘米左右,放到面柜里,用席布遮好,放置一个半小时左右,让面胚“熟”透(“熟”透的面条才能拉成又细又长的索面)。

五、出面。将面柜里熟透的面拿到阳光下或通风的室外。将一根面筯插在面杠上方小木孔中,再用手将另一根面筯轻轻下压将面拉长,直拉到2米长许,将面筯插入面杠下方小木孔中。索面会在5-6小时后脱水晾干。

六、收面、装面。待索面晾干后,就可收面了。将面收下放在平台上,以25厘米左右为一段切开。切好后就可用包装纸把索面包装好。

[!--empirenews.page--]

焙糕

简介

焙糕,又名汽糕,就是用“汽”出来的糕,在衢州开化和常山流传历史悠久,已难追溯其根源。

做法

它采用粗糙的早稻米为原料,将米浸泡一晚后磨成粉,加入水就变成了米浆,这浆不能太稀也不能太浓,而要根据天气变化不断调整,否则做出的汽糕不是太软就是太硬,咬起来总缺少弹性。制作汽糕的工具也别具一格,小小的煤炉上端置一口不大的铁锅,放入一带孔的铝板,再铺一层纱布,舀上两三勺发酵后的米浆,摊平。再依个人口味,撒上虾仁猪肉豆腐干丝等馅料,不停地加热,蒸汽从圆孔中徐徐向上,十分钟后一个厚约1.5厘米,香糯适中,洁白晶莹,松软有弹性的汽糕便做成了。将其切成小块,放入油中微炸,香味一出直让人流口水。

不过普通人家正宗的做法是大锅柴灶,下面放入不少的水,然后上面用一个米筛,再铺一层纱布(但肯定不是用白色的布),蒸好后,就是一个大圆饼,然后放到案板上,根据喜欢,切大切小都可以,就可以开吃了,香糯可口,因为蒸过,大人小孩吃起来都很容易消化。如果隔餐吃,可以继续蒸着吃,也可以用油炸一下,金黄黄的,再就着稀饭吃,就是赛神仙的美食了。

[!--empirenews.page--]

十八洞腊肉

简介

十八洞腊肉,产于开化县老家金村宋村,老家金村宋村的十八洞自古就有,腊肉则是家乡的特产,然而,冠以“十八洞腊肉”的美名,却是近年的一个新话题。原因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来宋村十八洞观光的游客随之增多,游完十八洞,凡游客在当地农家吃饭,东道主总会有腊肉招待,游客品尝之余,皆赞不绝口,“十八洞腊肉”渐成人们喜欢品尝的美食,经一拨又一拨游客的传播,“十八洞腊肉”的菜名也就应运而生。加之,“十八洞腊肉”的汤钵炖肉烹饪技术在钱江源十大特色名菜新菜评选活动中,因色、香、味俱佳而一举夺取桂冠,更是美名远扬。

十八洞腊肉肉质细腻,肉皮金黄,肥肉冒油,瘦肉红亮,咸淡适宜,柔韧绵软,清香鲜爽,醇厚滋润,吃在嘴里咀嚼几下,满口生津。秋冬季节,农家一排排腊肉挂在房前房后阳光下晾晒、吹干,不用吃,看看闻闻,香味扑鼻,腊泽诱人,也会让你回味无穷。吃的时候,只需把腊肉切一小块洗干净,再切成薄薄的一片片,或红烧,或蒸煮,或清炖,或烩炒,各种方法皆宜。熟了放在碗里,黄灿灿,亮晶晶,虽然入嘴即刻化油、化渣,但肥而不腻,辛辣显其油润,清淡添其丰腴。在诸多腊肉中,尤其是猪腿腊肉更是首屈一指。整个猪腿颜色黝黑,墩厚结实,比起城市里那些包装精美的,多了份朴实,少了份华丽,但仔细品尝,你会感觉到有一种浓郁悠远的滋味荡气回肠,食后口齿留香,使你吃了还想吃。

做法

腊肉的制作方法有熏、腌两种。腌制的肉也有两种,即整个猪腿或夹心肉、条肉。每年立冬过后,村里便开始宰年猪,除了吃新鲜白肉外,将要准备腌制的猪肉风干两天,失却水分,然后在四周抹上粗盐,放进底部架有几片毛竹的木桶或坛子里,上头加压几块大石头,经半个月左右取出,放入清水中退却盐分,漂洗干净后,挂在露天接受阳光的曝晒,要不了几天,腊肉表层就会变得红润,油光发亮。如果是整只猪腿腌制的,在曝晒过程中,还需把残留在腿内的血渍挤压出来,以免滋生蛀虫。

[!--empirenews.page--]

衢州麻饼

简介

衢州麻饼,是衢州市传统的汉族名点,皮薄心多、馨香味素等特点外,配料中有花椒、食盐,成为纯甜、微麻、略咸的特殊风味,以“邵永丰”麻饼为代表。

衢州麻饼,皮料选用精致的面粉、麻油、饴、纯碱、撒粉、面麻等。然后配以心料白糖、桔饼、麻油、饴糖、花生芝麻等制作而成。衢州麻饼表面为棕黄色,边缘为浅黄色,底部为黄色,是没有焦斑的。衢州麻饼皮薄心多,剖面的层次十分的清晰不含任何的杂质。衢州麻饼的芝麻香中带甜,鲜美可口,风味独树一帜。

历史文化

“邵永丰”麻饼创建于清朝年间的邵永丰面饼店,自问世以来就以生产衢州传统特产麻饼、冻米糖、芙蓉糕、花生糖等产品而蜚声省内外。早在1929年南京博览会上,邵永丰(衢州麻饼)就荣获国家级“名品佳点”称号。一直以来,邵永丰始终以品质打造信誉,以顾客为朋友,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2000年邵永丰改制,19岁就进入邵永丰学手艺的徐成正买下了这个百年老字号,立志要让邵永丰走出衢州,走向全国。“在上海、杭州等地参展时,邵永丰的饼都是供不应求的,许多当地市民都问平时能否吃上邵永丰的糕饼。

做法

皮料:面粉、麻油、饴糖、纯碱、撒粉、面麻等

心料:白糖、桔饼、麻油、饴糖、核桃、花生、芝麻等

1.皮料:饴糖不能太浓,其温度以35℃左右为宜(以手检能“分岔”)。饴糖与麻油拌合后,下面粉与纯碱。视面粉的干、湿度酌量加水,一般可加水1公斤左右。加水后,再搅拌5~6分钟,用手稍摺叠,然后分皮。

2.心料:先下各种花果料、白糖,再下麻油,最后下饴糖和芝麻,逐次拌合,均匀即可。不宜多搅拌,以免使花果料成酱状。

3.成型:专用模成型,然后打麻。饼面打麻应均匀,麻粒不能重叠;底面只打上少许芝麻,饼腰不能粘麻粒。打麻后即烘焙

4.烘焙:用急火,炉温350℃左右。进炉时饼面在下,烘焙1分钟左右,翻面,再烘焙约1分钟,芝麻炸裂有声时,即可出炉。

质量标准 规格:圆形块状,饱满平整,打麻均匀,表面无疑结糖块。

色泽:表面棕黄色,边缘浅黄色,底部黄色,无焦斑。

组织:皮薄心多,剖面层次清晰,无杂质。

口味:香甜中有芝麻味,鲜美可口,风味特殊。

[!--empirenews.page--]

菠萝虾球

简介

菠萝虾球,是开化的一道特色菜,菠萝虾球的做法与粤菜中的咕噜肉非常近似,所不同的只要在于对番茄糖汁的把握上。

做法

原料:

红虾仁200克,菠萝罐头1罐,盐1小匙,面粉2大匙,淀粉2大匙,蛋白1/2个,沙拉3大匙。

制作方法:

1、菠萝罐头打开,取出菠萝片、切成块;红虾仁去除肠泥、洗净,由背部剖开,放入碗中加入盐搓揉,捞出,洗净并沥干水分。

2、别取一个小碗,放入红虾仁及面粉2大匙,淀粉2大匙拌匀,再放入热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并沥干油分后备用。

3、干锅烧热,放入虾仁、菠萝及沙拉酱3大匙拌匀即可。

[!--empirenews.page--]

龙游发糕

简介

龙游发糕,是浙江龙游县汉族糕类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春节期间的特殊糕点食品。龙游发糕的制作始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因风味独特,制作精美,又是“福高”的谐音,象征吉利,因而成为节日礼品。

龙游发糕花色品种多样,按口味分,有白糕、丝糕,青糕,桂花糕、核桃糕、糕、大栗糕等;按主要原料分,可分为纯糯米糕和混合米糕。龙游发糕制作工艺独特,配料考究,成品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

做法

制作龙游发糕的工序颇为复杂,从原料到成品需经水浸、淋洗、拉浆、磨粉、脱水、混和搅拌、灌笼、发酵、汽蒸和修剪箬叶等10余道工序。

传统手工做法先要将米浸泡数十天,然后用水漂清,磨成细粉状。另外再按一定的比例拌入猪油火腿、甜酒酿等佐料,调成糊状。做发糕需要专门的蒸笼,笼底铺上荷叶或者箬叶,将和好的米粉糊放入蒸笼,文火加热发酵。其间每隔7-8分钟调换蒸笼的顺序,把最上面的调换到最下面,如此反复,直到用手触摸笼壁感到温热,再停止加温。这时发糕并不能出锅,而是要放入甜酒酿静候其变。待半笼发至满笼,则可取一些小竹棒均匀插在每一个蒸笼的内壁,大约每笼四五根。最后才用旺火蒸熟。蒸好后讲究一点的上面还撒上红绿丝,或放上红枣、蜜枣、青梅等。成品发糕色彩鲜艳,香味诱人。

[!--empirenews.page--]

不老神鸡

简介

不老神鸡,源于古代药鸡,历史悠久,佐以28味药食一体的中药材,经蒸、煮、卤等二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产品具有健脾和胃、养颜益寿的功效。中药调制、纯属天然,酥而不烂、老少皆宜,香透入骨、表里如一,口齿留香、余味无穷。

历史文化

早在唐朝李华就在《厅壁记》里写道:衢州风光既丽且清,人斯永年。数千年来,衢州人之所以长寿,除环境优美外,与民间流传着以中草药炖鸡食而疗疾健身分不开的。至清朝顺治年间,有张药师以草药炖药王山鸡为人治病,愈者甚众,名曰“药鸡”。传说乾隆皇帝南巡,因路途劳顿而昏昏而起。问,何物?有如此袭人之香。经查,回禀圣上:前面有村,一民宅内正在炖“药鸡”,其香随风而至。现此物亦已随同其主一并征至,请皇上定夺。乾隆见鸡、唾液直流,顾不得许多体统,抓来便嚼,一只“药鸡”顿时只剩下几条粗骨而已。食罢,口赞:“神奇”,真仙界美食也!当即钦定为宫廷秘膳。

后经太医改进,将药中补品人参、皇浆、灵芝、香草等拌入鸡饲料之中,功效更佳。后“药鸡”失传,七十年代后经民间药师郑夭法据其先辈口授,抢救成功,并加以推陈出新。

[!--empirenews.page--]

廿八都铜锣糕

简介

廿八都铜锣糕,是江南古镇廿八都的汉族传统节日特色糕点,已有千年历史,在浙闽赣边界地区被奉为"糕中之神"。滑腻爽口,百香调和,营养全面,并蕴涵着一股大山中的神秘气息。

做法

食材:糯米、红糖、佛耳草、百年丹桂、茶油、枸杞子、粉、红薯粉、红枣、山药等。

一般过年的时候,廿八都人都要蒸铜锣糕,最少也要蒸三、四笼。先把糯米、大米按7:3的比例磨成粉;然后将艾叶捣烂,与米粉搅拌在一起,使劲地揉;接着加入糖水、茶油、山药,再次揉。准备好蒸笼,先把蒸笼一笼一笼平放在板上,接着把棕叶圆圆地摊满蒸笼。用手把粉团抱入蒸笼中,然后在蒸笼边上放几个空心竹筒(这些竹筒有什么用呢?主要是要让蒸气从这些孔里通上去,直到最上面一笼);接着用剪刀将超出蒸笼的棕叶剪去。

把蒸笼放入锅中,当然是一笼一笼叠上去,最后加个盖。蒸的时候,从最下面一笼开始热,等到最上面一笼也热了就要凋笼了,把原先最上面的一笼放最下面,这样依次轮换,据说蒸糕所花费的时间才会更少。

返回做菜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