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地处广西东北部,是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特色美食有:桂林米粉、阳朔啤酒鱼、田螺酿、尼姑素面、白果炖老鸭、灵川狗肉、马蹄糕、荔浦芋扣肉、桂林松糕、桂林粽子、酸炒干鱼仔、桂花汤圆、莲子桂花羹、糍粑、粉利、松糕、凉粉、油茶、田螺酿、斑鱼火锅、黄焖鸡等等。
桂林米粉
简介
桂林米粉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圆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卤菜粉、酸辣粉、马肉米粉、担子米粉等。
历史文化
桂林米粉的传说讲了好多年,谁也不清楚,也没有几个人去考证它。传说讲秦始皇派史禄率民工开凿灵渠,灵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游览桂林山水。秦始皇有个嗜好,爱用鲤鱼须、鱼肚来下酒。来到漓江一看,哇,漓江里的鲤鱼用手就可以捞到,于是秦始皇叫船家赶快弄来了很多鱼,又给了很多钱。一餐不知道要用多少条鲤鱼才炒得出一碗,秦始皇在漓江上游了半个月,杀了成千上万条鲤鱼。急得漓江里的鲤鱼王乱跳,发誓要把秦始皇的游船拱翻,让他葬身鱼腹!河伯知道了警告说,“帝王之事乱来不得,你赶紧另想办法吧“。鲤鱼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浆制成了鱼须(米粉)、鱼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绝,从此桂林米粉就问世了。[2]
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成了千古暴君,老百姓不喜欢他了,干脆把桂林米粉的传说内容改头换面。改成桃花江上摆渡的年轻人,救了漓江的鲤鱼王。鲤鱼王问他要怎么报答,年轻人是孝子,说老母亲有病,胃口不开,鲤鱼王听了,就教他学会了制作米粉的工艺,老母亲一吃,可口又易消化,病也好了。因那年轻人是瑶族人,所以传说米粉最早是瑶族同胞做出来的。从前,米粉作坊压花格窗上,总爱挂一条木制的鲤鱼,就是根据这些传说来的。
做法
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 圆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大致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卤菜粉、酸辣粉、马肉米粉等。
螺蛳粉
简介
柳州的螺蛳粉,闻名遐迩,中国独一无二。螺蛳粉具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风味,位居柳州风味小吃之首,它由柳州特有的软滑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笋、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鲜嫩青菜等配料及浓郁适度的酸辣味和煮烂螺蛳的汤水调合而成,吃后常使人大汗淋漓,但又因有奇特鲜美的螺蛳汤,使你欲罢不能,吃一想二。
历史文化
王记有阿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解放南路有一家兼营干切粉的杂货店(现“大可以饭店”楼),店员每天早上需学习,学习完却已是九点有余,来不及吃早餐的店员只好拿上一把干切粉,到隔壁的阿婆螺蛳摊(现解放南路金鱼巷内)煮粉吃,店员觉得好吃,后来便买来青菜一起煮。卖螺蛳的王记阿婆也觉得此粉的味道甚佳,索性就卖起了这螺蛳粉。之后经过业者前赴后继地数次改良,又加上其它配料,进而,柳州的经典小吃——螺蛳粉慢慢形成,满街飘香,民众为之狂然。
谷埠有夜市
上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民间商贸开始复苏,谷埠街菜市(牛奶巷附近)逐渐成为柳州市内生螺批发的最大集散地,加之附近工人电影院的事业如日中天,数量众多的散场观众从旁强势拉动,谷埠街夜市也随之形成。而柳州人嗜吃螺蛳和米粉是一传统,一些精明的夜市老板便开始同时经营起煮螺和米粉来。当时,人们尚未有今日我们这般丰盛美味的菜式可选,故而肚内油水无多。所以电影散场后,那些饥肠辘辘的食客们,不免有意或无意间地要求在自己点的米粉里加入几勺油水甚多的螺蛳汤,一同享用,这便慢慢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后其配料和制作工艺经过不断改良完善,逐步成型,一发不可收拾,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到其第一个繁荣期,螺蛳粉作为柳州原创招牌小吃的地位也得以确立和巩固。
无巧不成书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天深夜,几位外地人赶到柳州,饥肠辘辘中找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摊点,可是米粉必用的骨头汤已经没有了,只剩一锅煮螺剩下的螺蛳汤,摊主情急之下,把米粉放到螺蛳汤里煮,又加上青菜以及花生等配菜,这几个外地人吃后,大呼好吃。摊主将此记在心中,逐步完善其配料和制作,遂慢慢形成了如今螺蛳粉的雏形。
做法
材料:螺蛳汤料(菜市场有卖),酸笋,腐竹,辣椒粉,鸡精,大料,沙姜,干枣,枸杞,香菇,猪骨,酸豆角,香菜,小葱
制作步骤:1.猪骨,大料,沙姜,干枣,枸杞,香菇加水熬汤待用;2.腐竹油炸之后切块待用;3.炸完腐竹的油趁热浇到盛着辣椒粉的碗里制成辣椒油待用;4.干锅(不加油)炒干酸笋后加辣椒油、盐暴炒,加入骨汤、腐竹、螺蛳汤料煮沸;5.清水烧开放入米粉煮好捞出装碗,加入适量油水,淋上骨汤洒上切碎的酸豆角、香菜、小葱,香辣可口的螺蛳粉就做好了。
绿豆沙
简介
湖南暑季以燠溽著称,而绿豆能清热败毒,消暑利水,故为民间盛行的夏令食品之一,所制绿豆沙尤其流 行,不仅为居家所备,街头亦多小贩沿途叫卖或设点出售。将绿豆淘净,加清水置旺火上煮至六成熟,离火稍晾,倒入篾筛内擦尽表皮,复倒入锅中,加水用小火煮至融烂,再用纱布袋滤出豆汁,烧沸,加入绵白糖即成。其色泽浅绿悦目,上口柔润甘甜,意致清凉,十分喜人,尤以冷饮为佳。
做法
1.先将绿豆清洗干净,用水浸泡。大约泡一天。
2.将绿豆的皮泡开,用手心轻轻搓揉,绿豆皮能掉下来。
3.将绿豆皮全部去掉。这一步可能有些费事。
4.将去皮的绿豆加2倍水,放入高压锅煮约30分钟。使其成为豆沙。
碎冰、绿豆及其他材料放入果汁机中,以高速先搅打10秒钟。
长匙略微拌一拌,再继续搅打20秒钟即可。
自制糖水:以650g.细砂糖加上600c.c.水煮滚即可,可一次多煮些,放冰箱冷藏备用
尼姑素面
简介
尼姑素面与桂林米粉堪称姐妹小吃,是广西桂林汉族风味小吃之一。桂林的尼姑面有悠久的历史,据传100年前,月牙山隐真岩有一位尼姑,做得一手味道特别鲜美的素面,久而久之,后人就称它为尼姑面了。现在七星公园内的月牙楼,仍经营这种小吃。桂林尼姑面,精华也在汤里。这汤的做法与米粉不同,是用黄豆芽、草菇、香菇脚、冬笋等配制煎熬而成。汤色金黄、清口不浊。如再在上面铺上草菇、素火腿、面筋等素菜,洒上香油,油炸花生米、胡椒等酥香配料,其味更鲜美甜爽,清香四溢。
做法
原料:面条、桂林腐竹、草菇、冬笋、油面筋、干黄花菜、素火腿、面筋。主料:面条辅料:黄豆芽、尼姑素面、草菇、香菇、冬笋、腐竹、素火腿、油面筋、干黄花菜 调料:食盐、味精
制作方法:1、熬汤:用黄豆芽、新鲜草菇、香菇、冬笋久熬而成。2、面条用清水煮熟装碗,将汤放入。3、再加上桂林腐竹、黄菜、素火腿、面筋等素菜和佐料即可食用。尼姑面,以黄豆芽、草菇、香菇脚、冬笋等熬制成色黄清亮、香气喷鼻的汤;选取上好的精白粉,用手工精 制成粗细均匀,光滑柔腻的面条。煮面时,先用清水煮至七成熟,而后捞至熬好的汤里煮熟。面条盛入碗后,再在上面盖上草菇、素火腿、面筋等素食鲜,滴上香油、撒上花生糜、胡椒粉。吃起来清淡可口,味道鲜美,余香缠绵。
马蹄糕
简介
马蹄糕是广东广西一带的特色小吃。主料为米粉, 把米粉装入状如马蹄的木模里, 用黄糖粉、马蹄粉或芝麻粉包心,猛火蒸熟,取出即可食用。其制做简便, 吃来香甜扑鼻, 松软可口。一般多为个体摊担现做现卖,散见于各处街头巷口,来往行人, 即购即吃, 极为方便。桂林娄氏饼店比较有名。
简介
全州醋血鸭是桂林全州的一个汉族特色美食 ,采用盛夏上市的子鸭为原料,杀鸭留血、注入酸醋,以嫩姜或苦瓜为配料,将鸭肉先武、再文火焖熟,在出锅前倒入醋血。成品上桌,清香沁人心脾、美味让人难忘。俗话说湘南永州之血鸭,桂北全州之醋血鸭。醋血鸭这道菜看着惊人,吃起来却没什么血腥气,倒是醋香扑鼻,而且鸭肉绵软入味,酸辣鲜香,开胃可口。
历史文化
据考究,醋血鸭最早起源于约公元300多年前晋代的全州县文桥乡。据史实和口耳相传:三国末年,由蜀丞相诸葛亮亲自指定的接班人蒋琬(大司马)在蜀国灭亡时与长、次子蒋斌、蒋显同死国难后,其夫人毛氏带着第三子回到祖籍全州。老夫人去世后于晋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91)葬在今文桥乡。因毛老夫人后来被谥封为安阳候一品夫人(见现存毛氏墓碑),所以她的坟是有人守墓的。若干年后的一次半年节(农历六月六),本来正午时接班的下午班守墓人因过节迟到了半个时辰,上午班守墓人交班后赶回家时,已经是未时了。全州人有个铁定的风俗,半年节这天一定要杀鸭子、煮新米饭祭谷神敬狗尝新(如未收早谷则剥几粒风头谷的新米掺于饭中,用第一碗饭和煮好的鸭头鸭脚祭谷神后喂狗,传说洪水登天门时是狗尾巴保住了谷种)。守墓人的妻子是个见血晕头的妇人,所以到未时还未杀鸭。性急的丈夫边怨妻子边杀鸭时,错把妻子准备醋黄瓜用的半碗酸水(全州人自古爱吃酸辣,家家户户有酸坛数个),当成了准备冲鸭血的盐水,把鸭血淋进了酸水碗中。情急之下,鸭熟出锅时才记起鸭血未放,丈夫舍不得让鸭血浪费,也不管血凝固与否,顺手把一碗鸭血倒进锅里,正所谓忙中出错,当发现锅内鸭肉散发出一股刺鼻酸味时,夫妇俩再怎么互相埋怨也为时已晚——想吃怕吃得,倒掉舍不得,怎么办?带着七分气、三分试的丈夫干脆添柴加火,并在屋后摘一把有异香的嫩花椒籽,又在屋前采一抓紫苏茴香,连洗未洗就丢进锅内,想把一锅有些汤的鸭肉变成炒鸭,用香味去除异味。谁知锅里鸭肉在炒拌中发出阵阵异香,且越炒越香,在炒干出锅后,夫妇二人对着这碗紫酱色的奇菜越吃越有味,并叫来左邻右舍品尝,众人边吃边称绝,醋血鸭由此产生,并在全乡、全县逐渐推广普及。全州醋血鸭因源于文桥,其鸭又以文桥小脚小脑壳鸭为正宗品,该鸭在文桥养殖亦有近2000年的历史,乃当地传统养殖品种,历代县志均有记载,所以不少人也称其叫文桥醋血鸭,迄今1600余年矣。
做法
选料:选盛夏上市的子鸭一只(放养75天左右约重两斤半的文桥小脚小脑壳麻鸭为最佳之极品),按鸭重比例15:1备纯米醋(或酸坛子水)于碗中杀血(3斤鸭加2两醋),去毛开剖去肠后,腹腔不能水洗,将鸭悬挂沥水5分钟左右砍成块备用。
配料:1、根据食者口味选主配料(或苦瓜,或魔芋豆腐,或娥眉豆,或嫩南瓜,或白杆芋苗0.8-1公斤)切块2、根据鸭的肥瘦备五花肉0.4-0.6公斤切块;3、备香炒花生米2两、芝麻1两混擂成粉;4、根据食者口味备鲜辣椒或酸辣椒若干切碎;5、生姜丝20克、鲜花椒籽20粒,蒜头10粒共拍碎;6、鲜茴香叶(或鲜紫苏叶)20克。火候:将鸭身上板油精炼后,再放入五花肉炼炒至肉中油出1/3时停火,锅底油液保持在100克左右(多者倒出),继将豆豉、生姜、花椒、蒜泥入锅爆炒(如用酸辣椒者,此时同炒,鲜辣椒则与主配料同放),待满屋生香时加入鸭肉后盖锅焖煮(切忌翻炒),焖约5 分钟翻炒后,视鸭龄长短及火力大小焖10分钟左右,加入主配料续焖至锅底见油不见汤,主配料半烂状时下锅冷却1-2分钟,再加入醋血、茴香或紫苏叶继开火翻炒2-3分钟,关火,再加入花生、芝麻粉匀拌即可出锅。
粉利
简介
粉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的一种乡间小吃,发明人是广西壮族地区的壮族民众,粉利是壮族原生态的稻米制品,经过石磨磨成浆,然后经过蒸煮而成。广西地区一般会在过年期间食用粉利,以讨大吉大利之意。粉利是用上好大米细磨成浆,搓搜成小圆柱状,蒸至八成熟,取出晾干即成。
粉利在钦州也非常流行,是钦州人民很喜爱的一种小吃。钦州粉利上市说要在冬季春节前后,吃时切成条状,配上腊肉、芹菜或菜花、青蒜等烩炒装盘即可食用。特点是色鲜味美、香滑爽口。
阳朔啤酒鱼
简介
阳朔“啤酒鱼“,是阳朔有名的地方特色菜,鱼肉鲜辣可口,无一丝鱼本身的腥味,啤酒和鱼肉的香味可以让人胃口大开。阳朔的啤酒鱼是选用阳朔漓江里鲜活的大鲤鱼,先用桂北山区出产的生茶油烹炸,然后放入桂林产的上等啤酒红焖而成,具有独特的香酥鲜嫩风味。2002年5月阳朔啤酒鱼以外香内嫩,皮黄汁浓,入口唇齿留香在“奇山杯全国迷宗菜交流比赛研讨会” 上一举夺得金奖。由此,阳朔啤酒鱼堂堂正正地“游”进了京城。
做法
主料:鲤鱼1条、西红柿2个配料:尖椒1个、红椒1个、葱1根、姜5片、蒜5瓣、香菜2根调料:生抽1大勺、啤酒1/2罐、辣椒酱2大勺
做法步骤:1.准备好配料——西红柿洗净、切块;青、红椒洗净、剖开、切大块;姜去皮、切丝;蒜剥皮,葱切小段,香菜切碎;2.鲤鱼清除内脏,冲洗干净,不需去鳞;用厨房纸将鱼身表面的水分吸干;将鱼斩成大块待用;3.用两片姜将煎锅擦拭一遍(用姜片擦拭锅底,且热锅凉油下鱼,可以避免鱼皮粘锅);将锅烧热,倒入少许橄榄油;4.倒入鱼块,以小火慢慢煎;煎至鱼块表面金黄、鱼鳞卷曲,盛出待用;5.锅刷净,重新倒入橄榄油;放入姜丝和蒜瓣爆香;6.倒入煎好的鱼块,翻炒均匀;加入生抽;倒入啤酒,盖上锅盖,小火炖十分钟左右;7.放入青红椒和西红柿;加入辣椒酱,继续炖三分钟即可起锅。
白果炖老鸭
简介
传统滋补菜,采用桂林特产白果、老鸭切块、火腿片及各种配料,放入炖盅上笼火蒸而成。其特点是鸭肉鲜香、白果滑嫩、汤清味浓,具有滋补生津、润肺益气功能。
做法
把白果外壳敲掉后,在开水里煮几分钟后捞出,剥掉红衣,摘去里面的绿芽(切记:绿芽有毒)。备用。老鸭斩件,用姜片葱结飞水后与白果一起放砂锅里,放姜片葱结一小块陈皮,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炖四个小时,调味即可。
马蹄蒸肉饼
简介
马蹄蒸肉饼是桂林市传统名吃,菜用削皮马蹄、新鲜瘦肉和各式佐料,精心加工烹蒸而成。特点是味道鲜美、质脆爽口、冬夏皆宜。具有清热解渴、开胃下食、温中补气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