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网 食材百科内容页

海东小吃大全_海东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2017-01-14 15:17:58 食材百科

海东是青海省下辖市。因位于青海湖以东而得名。位于东经100°41.5′~103°04′之间;南北宽约180公里,在北纬35°25.9′~37°05′之间。海东气候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矿藏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人口相对集中,经济较为发达,是青海重要的农牧业经济区和乡镇企业较发达地区之一。

特色小吃:焜锅馍馍、炒面片、烩面片、羊肠面、蜂尔里脊、什锦人参果、干板鱼、爆焖羊羔肉、狗浇尿、甜醅 。

酿皮

简介

酿皮是青海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在西宁和农业区各城镇出售酿皮的摊贩到处可见。

酿皮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数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温水调成硬面团,再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后,再放入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出淀粉,面团成为蜂窝状物时,放进笼蒸熟,这叫“面筋”,再将沉淀了淀粉糊舀在蒸盘中蒸熟,这便叫“蒸酿皮”。蒸熟了酿皮,从盘中剥离,切成长条,配上面筋,浇上、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来辛辣、凉爽、口感柔韧细腻,回味悠长。

酿皮除有“蒸酿皮外”,还有“馏酿皮”。馏的酿皮,金色发亮,薄细柔脆;而蒸的酿皮,色褐沉着,浑厚肥大,两者色形各异,而味道基本一致。酿皮虽是小吃,但可作主食充饥解饿,也可当菜肴,充当下酒冷盘。冷热均宜,四季可食。

做法

酿皮的原料甚多,从绿豆面、高粱面到麦面,似乎只要是富含淀粉之物,皆可入选。故称为“面皮”,乃指其原料皆为面食

酿皮的制作相当繁复。首先,要将面粉(或绿豆粉等)和成面团。之后,用极细且净的白布包裹着,在清水盆中不停地反复揉搓。面团中的淀粉成分不断从白布中渗出,在盆底积了厚厚一层糊。将再无淀粉渗出的白布打开,里面只剩一小块如冻豆腐般的面筋。蒸熟的面筋可是酿皮不可缺少的伴侣——少了它,就如同咖啡不放奶,感觉上会差很多。

接着将先前积下的淀粉糊用清水轻轻漂洗后,依份量缓缓倒入一张又大又平的平底盘中,摸得又匀又平。之后,将数个大平盘上笼蒸熟。此时,淀粉糊已成了一大张亮晶晶的“面”。将这“饼”轻轻揭下,逐一相叠。彼此之间须涂抹熟菜油,以妨相粘。待其冷却后,便算是完成了主料的制作。“酿”字一义为“蒸”,故而“酿皮”是说明“蒸”是其加工过程中一项重要步骤。

至于“凉皮”之称,不言而喻,则是指其食法为放凉后拌作料而食。

手抓羊肉

简介

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

食俗:仲夏到初冬是草茂羊肥的黄金季节,也是吃最鲜嫩可口的手抓羊肉的好时机。此时,倘有贵客来到,喝过奶茶之后,热情好客的牧人便到羊群里挑选出膘肥肉嫩的大羯羊;就地宰杀,扒皮入锅,只需喝三碗奶茶的寒暄功夫,一大盘层层叠叠、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就端在你面前了。羊肉上还插着几把锋利的藏刀。这一盘羊肉,肉赤膘白,肥而不膻,色泽诱人,用刀割吃,虽然吃得嘴油的手滑,但仔细品味,爽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滋味不凡。草原牧民煮手抓羊肉有独到之处。烹调操作简单明快,只加一小把盐(也有的不加盐,吃时蘸盐),火候恰如其分,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草原上的手抓羊肉,色、香、味、形都代表了草原牧人的粗犷、豪放、热情、虔诚和好客的性格;青海各族人民,无论是回、汉、蒙古、撒拉,都用手抓羊肉作为敬客的上好食品。近年来旅游事业大发展,青海各地宾馆已把手抓羊肉列为青海风味名菜之一。

历史文化

《说文》中说:“羊,祥也。”《周礼·夏官·羊人》记:“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羊在古时被赋予成为吉祥的象征和重要的祭祀食品。《本草纲目》中也说,羊肉是大补之物,能比人参、黄芪。

手抓羊肉源远流长,是生活在我国西北的蒙、藏、回、维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这与他们恶劣的生活环境和独特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外出游牧,数月不归,而羊肉却有饱食一顿,整天不饿之功效。

做法

主料:带骨的羊腰窝肉1000g。

调料:香菜25g,25g,丝15g,蒜末10g,大料1g,花椒1g,桂皮1g,小茴香1g,胡椒粉1g,醋60g,绍酒5g,味精1g,精盐5g,芝麻油1g,辣椒油50g。

制作步骤

1、将羊腰窝肉剁成二寸长、五分宽的块,用水洗净。香菜去根洗净消毒,切成二分长的段。葱,三钱切成一寸长的段、二钱切末;

2、把葱末,蒜末,香菜。酱油,味精,胡椒粉,芝麻油,辣椒油等对成调料汁;

3、锅内倒入清水二斤,放入羊肉在旺火上烧开后,撇去浮沫,把肉捞出洗净。接着,再换清水三斤烧开,放入羊肉、大料、花椒、小茴香、桂皮、葱段、姜片、绍酒和精盐。待汤再烧开后,盖上锅盖,移在微火上煮到肉烂为止。将肉捞出,盛在盘内,蘸着调料汁吃。

杂碎汤

简介

青海人民把杂碎汤泡馍看成是最美好的早餐。它既能补身、耐饥,又能抗寒。杂碎是指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肺、肠、胃、四蹄等,俗称“下水”。它又分两种,即“牛下水”或“牛肉杂碎”、“羊下水”或“羊肉杂碎”。杂碎汤就是杂碎煮成的汤,即下水下锅后,加调料、山楂等物,文火煮,肠肚烂后捞出,继续煮头蹄,去上层油 凝固(称“化油”),全部捞出备用。汤中加一些干葱丝、绿芫荽等调味品。杂碎汤香味浓、不腻、补身。

做法

主料:牛蹄 1/4个 牛骨头汤1/4个. 牛膝盖骨1/4个, 净肉100克, 牛排骨肉100克, 水4生, 葱4个(根部), 蒜1整块, 萝卜1小块, 生姜1瓣, 洋葱1/2个 调料:盐, 捣好的细葱和蒜, 适当量的胡椒粉

制作方法:1. 把牛蹄, 牛骨头汤,,牛膝盖骨切成块,然后放在水里泡上大概1小时,直到无血色为止。2. 牛排骨肉等汤料,整块洗净。3. 等水沸腾后,把在1项中准备好的材料放进水里,过一下.4. 在锅里,倒入适当的水,放入牛蹄,牛骨头汤,牛膝盖骨,切好的的大块萝卜,生姜和洋葱炖上一会儿。5. 当肉煮到半成熟, 水开始冒出的时候, 放入??和牛排骨肉用小火炖,炖烂之后捞出汤料,冷却汤水,然后捞出油份。6. 剔掉带在骨头上的肉, 切成小块, 捞出牛排骨肉和??并且成宜吃的量,用捣好的葱和蒜、盐、胡椒粉调料。7. 在加好热的大碗里放进调味好的肉, 把汤水加热后, 直接倒入大碗里。8. 把牛蹄, 牛骨头汤 , 牛膝盖骨切成块, 然后放在水里泡上大概1小时, 直到无血色为止。9. 牛排骨肉等汤料, 整块洗净。10. 等水沸腾后, 把在1项中准备好的材料放进水里, 过一下。11. 在锅里, 倒入适当的水, 放入 牛蹄, 牛骨头汤 , 牛膝盖骨, 切好的的大块萝卜, 生姜和洋葱炖上一会儿。12. 当肉煮到半成熟, 水开始冒出的时候, 放入??和牛排骨肉用小火炖, 炖烂之后捞出汤料, 冷却汤水, 然后捞出油份。13. 净掉带在骨头上的肉, 切成小块, 捞出牛排骨肉切成宜吃的量, 用捣好的葱和蒜, 盐, 胡椒粉调料。14.在加好热的大碗里放进味好的肉, 把汤水加热后, 直接倒入万大碗里。

尕面片

简介

尕面片是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独特的家常饭。据世居青海的老人们说,面片乃是长途旅行途中的快餐。青海地广人稀,草原辽阔,交通不便,过去汉、回、藏各族之间相互来往,奔走于农牧区之间,路程遥远,中途又少旅店供食宿,跋涉一天之后,日落天黑,往往借水草一隅扎起帐房,立起三石支一口锅,不用案板、切刀、擀面杖等炊具,只要有个碗,冷水拌面,捏成扁长条形,压平、拉长后,再捏扁揪断成小面片入锅,一顿晚餐就到口了。这种长途跋涉中的快餐,有操作简单、省时省事的特点,充饥及时,干脆利落,兼有旅行野炊之乐。如在草原上能找到羊肉下锅,先煮羊肉,后揪面片,这就是有名的“三石一锅羊肉尕面片”.食毕,铜锅搭马背,木碗揣怀中,扬鞭驱马再赶前程。青海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食品,由旅途进入家庭厨房,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尕烫面片已成了最普及又享有盛名,品种繁多,滋味各殊的独特面食了。按尕面片形状、配料和烹任方法不同,有做工细致纤小玲城的“指甲面片”、“雀儿舌头”;有和蘑菇混煮的“蘑菇面片”;有不带汤而用炸酱拌吃的“烩面片”。回族人民清真面食中还有和牛羊肉、粉丝、辣椒混炒的“炒面片”。农村里还有常吃的“菜瓜面片”等等。

历史文化

据世居青海的老人们说,面片乃是长途旅行途中的快餐。青海地广人稀,草原辽阔,交通不便,过去汉、回、藏各族之间相互来往,奔走于农牧区之间,路程遥远,中途又少旅店供食宿,跋涉一天之后,日落天黑,往往借水草一隅扎起帐房,立起三石支一口锅,不用案板、切刀、擀面杖等炊具,只要有个碗,冷水拌面,捏成扁长条形,压平、拉长后,再捏扁揪断成小面片入锅,一顿晚餐就到口了。这种长途跋涉中的快餐,有操作简单、省时省事的特点,充饥及时,干脆利落,兼有旅行野炊之乐。如在草原上能找到羊肉下锅,先煮羊肉,后揪面片,这就是有名的“三石一锅羊肉尕面片”。食毕,铜锅搭马背,木碗揣怀中,扬鞭驱马再赶前程。

做法

这种面片不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而是用手揪出来的。尕面片,又叫面片子。将揉好的软面先切成粗条,叫“面基基”。然后用潮毛巾盖上片刻(此时称“回面”)。“回”好后,拿入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断,每个大约手指宽,投入沸水中,煮熟可食。由于面片小,故叫“尕面片”。 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尕面片已成了最普及又享有盛名,品种繁多,滋味独特的面食了。按尕面片的形状,配料和烹饪方法不同,有做工细致纤小玲珑的“指甲面片”、“雀儿舌头”;有和蘑菇混煮的“蘑菇面片”;有不带汤而用炸酱拌吃;烩面片”。回族人民清真面食中还有和牛羊肉、粉丝、辣椒混炒的“炒面片”。农村里还有常吃的“菜瓜面片”等。

焜锅馍馍

简介

青海人不叫馒头,而称馍馍。“馍馍”只是一个总称。青海农业区和半农业区各族人民常吃的馍馍千姿百态,品种繁多,如花卷、油包、油饼、曲连、油香、炉馍馍、馒头(祭祖用的大馍馍)、焜锅馍馍等等。它们是逢年过节,串亲访友经常携带的传统礼品,也是每饭难离的主食。其中最受人欢迎也最普遍的,是焜锅馍馍。

做法

焜锅馍馍是在金属的焜锅模具中烤制而成,故群众习称“焜锅”。焜锅是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油,抹上红曲、姜黄、香豆粉等民间食用色素,再层层叠叠地卷成红、黄、绿各色交织的面团(藏、回族同胞在和面时,有时掺进鸡蛋牛奶),揉成和焜锅形状大小相同的圆柱状,放入焜锅内,埋在用麦草为燃料的灶膛或炕洞内的火灰里。焜锅壁较厚,传热缓慢,麦草燃料火力均匀,热度适中,半个小时后即可出锅。烙出的焜锅馍馍,外脆内软,绽开如花,色彩鲜丽,异香扑鼻。它的特点是省时,省事,制作简单,松脆好吃,携带方便,经久耐贮。

爆焖羊羔肉

简介

美食爆焖羊羔肉一绝爆焖羊羔肉可算是高原一绝,游客只有在春秋产羔时期才能品尝到。

普兰县城位于纳木阿比峰和那尼雪峰之间的孔雀河(马甲藏布)谷地,地形狭窄,境内有著名的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等风景名胜区。神湖滋养了这里的牛羊。说到牛羊,就不得不提普兰一绝----爆焖羊羔肉。爆炒羊羔肉是一道传统小吃,尤以普兰的制作独具特色,知名度较高,许多人慕名而来。一眼看上去色泽红亮,肉质软嫩,品在嘴里滋味醇厚,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做法

做法:将出生15天左右的羊羔宰杀剥皮、洗净切成3~6厘米的方块,入油锅爆炒,待皮肉淡黄时加入面酱、辣面、姜粉、椒粉、精盐等,再反复炒至肉块呈红色时,加适量凉水,封锅慢煨,水干肉烂即成。其肉细嫩,辣酥爽口,色泽暗红,芳香柔软。

天祝藏族自治县吃羊羔肉是半农半牧地区民间传统的名贵菜肴。吃羊羔肉的季节性很强,多在春秋季产羔时节。藏系羊产下小羊羔的十五天前后,人们为了剥取毛短弯曲的裘皮才宰杀仔羔,所取皮张加工后就是地道的青海名贵羔皮,是制作冬装的上乘原料。因此,被宰杀的羊羔肉一般清除内脏后尚不足十斤。将肉洗净切成一至二寸见方的小块,待锅内油沸冒烟时,倒入肉块猛爆翻炒,待肉皮炸为淡黄,加入面酱、辣椒粉、姜粉、花椒粉、精盐等,反复翻炒,待肉块呈现红色,调味已渗入肉中,再加少量凉水,封锅用温火慢煨,水干肉烂,即可盛盘敬客。

爆焖羊羔肉吃时肉质细嫩,辣酥爽口,色泽暗红,闻之芳香,嚼时柔软,入口不腻,营养丰富,有补益壮身之功。

甜醅

简介

甜醅西北地区的特色小吃之一,用燕麦或青稞制作。在是青海高原古城西宁和农业区各城镇,都能看到独特的民间小吃“甜醅”。甜醅就地取材,制作简单,营养丰富,又有开胃作用。西宁人不但嗜之不舍,且可作访亲拜友的礼品。它确是青海高原上一种有独特风味的小吃。

甜醅是用青藏高原耐寒早熟的粮食之一青稞加工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群众中有句顺口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它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吃时散发出阵阵的酒香。夏天吃它能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则能壮身暖胃,增加食欲。

做法

除专门制售的小摊贩外,西宁和农业区的各族群众大都会酿制甜醅。甜醅选料精细,青稞粒粒饱满,脱皮洁净,蒸煮适度,酒曲配料适中,掌握温度准确,粒粒白嫩,食如果肉。一端碟子,则醇香扑鼻,入口醅甘汁浓,绵软可口,食后满口留香。

将莜麦或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一般15斤中兑入25克甜醅曲,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开坛食用,醇香、清凉、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则壮身暖胃。

羊肉串

简介

烤羊肉串原为青海地方传统风味食品之一。青海多产羊肉,羊肉 串也因而盛行不衰。因其价廉实惠,味美可口,售制者加工方便,很受各族群众欢迎。故有“宁吃烤肉一两,不吃煮肉一斤”的俗语。     

 

烤羊肉不仅味美爽口,营养丰富,而且诱人食欲,容易消化。在西宁街头,尤其是黄昏时节,万家灯火初上,到处可见烤羊肉的个体摊贩。近年来,省、市各大宾馆、大饭店,都把烤羊 肉串做为一道地方风味菜肴,专供宾客在餐桌上品尝

做法

烤羊肉是用青海的新鲜羊肉,切成拇指大的薄片,串穿在铁扦子上,浸蘸酱油、精盐、姜粉、辣椒粉、花椒粉、八角粉等佐料配 制的调味液,放到特制的长方形烤炉上用火焙烤,并不断翻动, 随时刷抹调味液,烤到表面脆黄,肉质熟透,香味浓烈时即可食用。烤好的羊肉,趁热吃嚼,肉嫩味香,使人经久难忘。   

清汤羊肚

简介

清汤羊肚是西宁的特色菜肴。用新鲜羊肚烹制成的青海清真菜肴。将洗净的羊肚块放入水中煮开,加葱、蒜、姜等;至其煮烂捞出切成条或小块,放入高汤中,再加葱、蒜、姜末、盐、胡椒粉、味精等煮开使之入味;撇去浮沫,盛入大汤碗中,滴入香油,撒上香菜或蒜苗丝即可食用。

做法

主料:羊肚1个、食用碱适量、香菜末少许。

调料:葱花、蒜末、姜片、盐、清汤、胡椒粉、鸡精

羊肚清汤的做法

1、羊肚洗净,放入沸水中焯后捞出,再用食用碱揉擦,冲洗干净。

2、将洗好的羊肚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再放入葱花、蒜末、姜片、煮至羊肚熟烂时捞出,晾凉后切块。

3、将切好块的羊肚放入清汤内,加葱花、蒜末、姜片、盐、胡椒粉、鸡精煮沸,出锅前撒上香菜末即可。

羊筋菜

简介

羊筋是羊蹄的韧带。青海的羊筋在宰杀季节,经过剔取、拉直、阴干,扎成小把,可长期保存,久藏不坏。用羊筋做的菜肴品种很多,是青海回、汉族筵席中最常见也是很有声誉的地方菜之一。

由于羊筋是胶质组成,比起海参鱼翅来,价廉味美,是烹制高筵美馔的重要佳料。

做法

清代的全羊席中有一道"蜜汁髓筋"就是以羊筋作全料的。先用菜油或羊滑油烧十分热,将油锅旁移,待温度降低些,放入干羊筋,慢慢再加温油锅炸透。将炸好的羊筋,泡发一二十小时,剔去筋膜,拣去杂毛,再放开水中炖煮,加硷除油渍,浸泡松软,略加醋除去硷味,清水漂洗,用羊汤(鸡汤更佳)烧炖,以姜粉、胡椒、精盐、干辣椒、葱段等为佐料,即为烧羊筋。如将羊肉切为细末,加蒜泥拌勾,调佐料后和羊筋一并上笼蒸透,再浇汤汁,撒葱段、香菜,即是肉末羊筋。如将洗净的羊筋条用团粉蛋白调糊状挂芡过油,出锅乘热浇冰蜂蜜的浓汁,就是蜜汁羊筋。

西宁地区婚喜筵席上的一道名为"三烧"的菜就是以羊筋为主,肉久、肉块陪衬的地方菜,配海参、竹笋合烩者叫"海三鲜"。以羊筋作主料可作多种莱,品名众多,其味各有千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