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各族人民,以食大米和春小麦磨制的面粉为主。秦始皇三十二年,也就是2100多年前,宁夏地区的黄河两岸即开始屯垦,种植稻麦。《宋史》卷468载:“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宁夏大米粒圆、色洁、性绵、味香,蛋白质、脂肪含量尤高,极富营养价值。宁夏大米蒸制的米饭,洁白如脂,粒粒晶莹,糯而不粘,油润爽口,清香喷鼻,可与著名的天津“小站米”媲美共荣。宁夏白面,粉质柔韧,尤宜精做各种糕点和面条。宁夏回民擀面条技术十分高超,无论是切、揪、拉、削,无所不精,素有“宁夏尕妹会切面”之说。客人来到,款待一顿羊肉臊子辣揪面,别有风味。回民尤其喜好吃油香、麻花、馓子、油糕,这些油炸食物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是欢度“古尔邦节”、“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佳品。
回族在饮食上有许多讲究和忌讳。这些习俗,盖源于伊斯兰教。例如,《古兰经》中说:“只禁戒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命而宰的动物。”平时,凡盛过这些禁忌食物的炊具、餐器也都不用、不接融。如果在旅途中或其它困难的条件下,借用汉族的锅,也必须用大火烧过一阵,方才使用。回民所吃的牛、羊、鸡、鸭等可食畜、禽,一般都请阿訇宰杀,在特殊情况下也请懂得宰牲戒规的回民宰杀。蒸羊羔肉、手抓羊肉、羊肉泡馍、羊肉粉汤、黄焖羊肉、羊肉串、辣子炒鸡、烧鸡、烧牛肉、羊杂碎等,无不味道鲜美,各具一格。
银川羊羔肉
简介
羊羔肉多选择当年羯羊或周岁以内的羊来制成。把羊羔宰杀后,去其皮和内脏,洗净后放在大锅里煮,并放洋葱、胡椒等佐料。做法以爆炒、清蒸、黄焖为主。流行于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省区的回族聚居区,都是各地的特色清真美食。“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据《本草纲目》载,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益肾气”,是助元阳、补精血、益劳损之佳品。常吃羊肉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做法
靖远羊羔肉是一种独特的地方风味美食。其特色在于独特的滩羊品种,独特的生长环境,独特的加工方法,独特的药膳滋补价值。靖远县属黄河冲击盆地,黄河流径154公里,造就了独特的气候环境。境内屈吴山、哈思山、云台山水草丰茂,气候凉爽,生长着柴胡、麻黄、、蒲公英、黄芩、桔梗、薄荷、甘草等数十种草药,山中水流潺潺,矿物富集,羊羔日食药草,夜饮矿泉,从而使羊肉细胞成分改变,造就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靖远羊羔肉,国家工商局正式授予“靖远羊羔肉”商标。靖远羊羔肉以其独特的加工方法,形成五大类20多个系列产品。主要有烹调方法有爆炒、蒸、煮、烤、炖等十多种,配以30多种调料、10多种药材相佐,具有温中补气、健胃益肾之功效,已走出靖远,成为华夏饮食文化一朵绚丽的奇葩。
酿皮子
简介
酿皮子,是回族独特的风味小吃之一,这种小吃味美爽口。经济实惠,既有菜又有饭。同时,又是“快餐”,只要到酿皮子的摊上去,一、二分种即可到口,所以受到群众的喜爱。食用时,要将涮好的一张张酿皮子切成细条,上面再放上几块蒸熟的,切成薄片的面精,浇上辣椒油、醋、蒜末、酱油、芥末等佐料,其色悦目,香味诱人,在炎热的夏季,若能吃一盘酿皮子,顿时倍感凉爽提神,食欲大增。酿皮子一年四季都有出售,其特点是色泽橙黄而透明,吃起来柔软又有韧劲,风味特佳.
做法
(1)用精粉洗过面筋后,调成糊状,加盐,用镟子在开水锅上镟成一张张类似粉皮子的薄膜。(2)表面涂清油,冷却后油光锃亮。(3)食用时切成条加各种佐料即成。 特点:清香爽口,物美价廉。
烩小吃
简介
中卫素杂烩,又称烩小吃。烩小吃是一道传统著名小吃,宁夏各地均有制作。形状相似的夹板子、豆腐、粉条、面筋、菠菜,丸子,再加上清莹的汤,总让人忍不住多喝几碗。“杂烩”是一种著名的传统美肴,中华古今均有制作。而中卫的素杂烩很具它自己的特色,来过中卫并品尝过素杂烩的人无不称赞“物美价廉,特色鲜明,别有风味”。
做法
素杂烩里的配料都很简单,像豆腐、菠菜之类都是现成的,而夹板子就得提前加工了。夹板子能做成素的,也能做成荤的,如果想吃荤的,就把肉洗净剁成肉泥,拌入淀粉、葱未、姜末等料,制成肉馅将制好的一半肉馅平抹在鸡蛋皮上,上面再盖一张鸡蛋皮,压实后用刀切成菱形块,下入油锅内炸成金黄色捞出(俗称夹板或夹沙),另一半肉馅则用手挤成丸子,也下油锅炸熟。夹板子荤有荤的做法,素就有素的做法,程序都一样,只是配料换了而已。
莜面蒸饺
简介
莜面蒸饺,顾名思义,是用莜面做皮,内含肉素馅的蒸饺。莜麦蒸饺包馅不同,风味也各异,但莜面固有的醇香不变。
做法
其做法是用刚烧开的滚水将莜面和成盆光、面光、手光的三光面团,用两手搓成直径7-8cm薄如饺皮的圆形面片,然后将面片对折起来,把事先准备好的菜(多数为山药丝拌蔬菜,有的可以山药丝拌韭菜茉,也可以山药拌茴子白菜,还可以葫萝卜拌肉丝)包入其内,用手指捏好口封,放在蒸笼,上锅蒸15-20分钟,即可食用。吃莜麦饺饺时最好用传统制好的酸菜汤、再加少许油炝葱花。根据食者口味,还可另加辣椒粉等佐料。其特点是皮香馅鲜,软嫩味美。
羊肉臊子面
简介
羊肉臊子面是宁夏著名的传统面食。在首府银川的大街小巷,处处可以见到羊肉臊子面馆。据说是由唐朝初期的“长寿面”演化而来,成为老人寿辰、小孩生日及其他节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寿延年”之意。
做法
材料:面条 羊肉 生姜 蒜 蒜苗 青椒 番茄 蒜苗 土豆 香菇 韭菜
做法:1 锅热油 炸一些花椒(油多一些)2 放入羊肉块 炒啊炒。 妈妈说把水分要炒干3 快炒干了就放盐4 放大半勺料酒 就是那么多量5 放入姜蒜6 放入酱油 (立马就变色了....)炒匀加水7 转入高压锅盖锅盖炖20-25分钟 然后放入香菇和土豆。8 加入西红柿和青椒 然后放醋~ 酸酸的真好吃 9 等香菇土豆煮熟了就放蒜苗即可~
宁夏石烤羊
简介
宁夏石烤羊将石烧热,食物直接放在石上而制熟。这种隔石而烤烙的方法传热较均匀,风味独特。五千年前的石烹遗风,至今犹存,来西北观光者无不争食。
做法
主料:羊肉(肥瘦)(3000克) 调料:丁香(4克)胡麻油(200克)桂皮(3克)花椒粉(8克)料酒(25克)胡椒粉(3克)盐(12克)
制作:1.祁连山石板一块,厚约2厘米,削平,用木炭或木柴烧热,擦油;2.将去骨羊肉洗净,片成薄片,贴在烤热的石板上,用瓦盆扣盖上面;3.将各种调料研成碎末,加食盐和料酒搅拌均匀;4.当羊肉每烤7~10分钟时,起盆将调料撒到肉上,至烤熟呈金黄色时,盛盘乘热食用。
莜面土豆鱼鱼
简介
莜面土豆鱼鱼是银川本地特色家常菜之一。面条筋道,食材丰富,色泽亮丽。
做法
主料:莜面200克.配料:猪肉50克,粉条15克,豆角20克,海带10克,土豆20克,西红柿30克,白芝麻5克,香菜3克.
调味品:生姜片3克,蒜片4克,盐3克,味精3克,陈醋5克,酱油3克.
二.制作过程:1.莜面粉加水和成面团,用手搓成两端细中间粗白勺橄榄形(北方称鱼鱼),用水煮熟捞出,过冷水后待用.2.猪肉切小片状;豆角切丁;海带切丝;土豆切筷子条形;西红柿切大丁;粉条用水泡发.3.烧锅放油,放入肉片炒散,放入生姜片和蒜片炒出味,放入盐和酱油炒肉片上色,放入其余配料略炒后,放入适量水煮开,再放入鱼鱼同煮,待水开时放入盐﹑酱油﹑陈醋﹑白芝麻,味精调味,装入大碗中,表面撒上香菜段即可.
羊肉老搓面
简介
羊肉搓面是宁夏盛行的一种风味面食。有一点象西安的拉条子。面和好擀成片,切成细条用手搓圆,如西安的拉条子粗细。这道小吃特点:面精肉鲜,风味独特。
做法
先将面粉揉成面团醒好,将羊肉切成大丁炒熟。然后将面搓成筷子般粗,下锅煮熟,再浇上用羊肉原汁、羊肉丁和新鲜蔬菜烩成的汤,放入辣椒红油即口可食用,面精肉鲜,风味独特。
馓子
简介
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在西北地区都有吃馓子的习惯。一般汉族在腊月底制作,过年时招待客人,在正餐前食用。回族、撒拉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群众,在每年欢度传统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在宁夏各地,每逢节日喜庆,回族妇女同胞便各显身手,做出图形各异的多种馓子,点缀节日气氛。
馓子是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的风味名点之一。在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一盘黄澄澄的多层的圆柱形的油馓子。
当客人来到的时候,宾主互致节日问候。客人入座后,笑容可掬的主人首先掰下一束油馓子递到客人面前,然后斟上香喷喷的奶茶或茯茶,殷勤地给客人泡上主人喜欢食用的新疆石河子产的方块糖。客人吃着油馓子喝着茶,主人高兴地连声说:“热合买提,热合买提。”(汉语“谢谢”的意思),感谢客人的光临。馓子色泽黄亮,香脆味甘。过春节,有的汉族人家也请少数民族邻里巧手帮做油馓子,用以招待兄弟民族客人,可见油馓子亦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名点美食了。
历史文化
馓子,苏东坡在徐州的时候,喜欢吃这种馓子,在他的《寒具诗》中写到,“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玉黄深,夜来春睡雾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其中寒具是馓子两汉时期的别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炸馓子:"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索索扭捻成钏之形,油煎食之"。馓子也被百姓作为一种重要采用,徐州民间常用馓子泡汤,伍以延胡索,苦楝子,治疗小儿小便不通;地榆,羊血炙热后以馓子汤送下,治疗红痢不止。尤其产后妇女,月子里红糖泡馓子,利于散腹中之淤。
不过最常吃的吃法,是用烙馍卷之。烙馍既不同于北方的单饼,也不同于很多地方都有的煎饼。烙馍作为一种徐州特有的面食,已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楚汉相争时,刘邦率兵与项羽作战,因刘邦的军队纪律严明而深受徐州老百姓的拥戴。为了能让行军途中刘邦的军队吃上一顿饱饭,徐州的老百姓急中生智,发明了这种既简捷快速又方便实惠的面食。
做法
馓子是用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和面时要用比较大的劲道,最好能再加一些鸡蛋或者植物油,可以使馓子更香脆;把和好的面擀成面饼,再把面饼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
炒糊饽
简介
炒糊饽是一道西北地方著名小吃,流行于宁夏银川、吴忠等地。特点是制作方便,配菜丰富,香、辣,嚼起来很有口感。“糊饽”是一种用烙饼切成饼条的俗称,又称“糊饽子”。而所谓炒糊饽,其实通俗的说,就是将这种烙饼切成条状,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
做法
原料:面粉、碱、羊肉、豆腐、干辣椒、葱、蒜、蒜苗、精盐、味精、葱姜水、花椒水、醋、酱油、植物油。
制法:面粉加碱和成较硬的面团,稍饧后揉匀,再擀成薄饼,放入饼锅中烙至半熟,取出后切成长条。
焖炒:焖炒时,炒勺里放适量植物油,先将羊肉丝煸炒至肉色变白,再依次放进豆腐条、干辣椒片等料和几勺羊肉汤。烧开后,将切好的饼条抖散放进勺内,盖上盖子。焖至饼条熟透,再撒上蒜苗终一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