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集:幕后力量
奥运赛场上,运动员呈现给世人光芒四射的瞬间,很少有人意识到,在这些夺目的明星背后,有多少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正是这些默默支持的力量,铺就了体育明星登上领奖台的道路。 这一集,我们由台前转向幕后,将镜头聚焦于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正是这些几乎从未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人,为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理念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贵州榕江,因为遍布江边的古榕树而得名,聚居着侗、苗等15个少数民族。四十多年前,小学体育老师张光远建立起当地的第一个体操训练班,学员就是他的学生。多年后,张光远的学生林莉第一次来到了奥运会的赛场。1958年,一次遍及全国各个行业的运动员选拔开始了,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张光远被推荐参加贵州省的选拔。最终,张光远并没能通过省里的选拔。但这次遍及全国的体育普及运动,形成了中国体育最基础的力量。而这种通过基层推荐选拔运动员的形式,在之后的全运会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一运会后不久,和许多从此与体育结下缘分的年轻人一样,张光远成为了一名小学体育老师。 王卫星出生在安徽宿县,他的名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19岁时,王卫星在席卷全国的“上山下乡”运动里成为淮北前岭煤矿的一名矿工。1978年,爱好体育的王卫星收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北京体育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当时的北京体育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体育大学。三十年前复招的那批大学生,成为之后中国体育几十年来的人才储备。洛杉矶奥运会时,是毕业后的王卫星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工作的第二个年头。空有理论,但缺乏实践经验,这并不是王卫星一个人的迷茫,当时中国体育科研团队的现状就是这样。该如何科学认识“三从一大”训练方法?科学的训练理念又是什么?80年代初期的中国体育界面临着探索之路。 1987年,当时的吴寿章担任天津市体委主任、天津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那一年,吴寿章从他生活了48年的天津调职北京,任国家体委球类司的司长。经历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中国体育开始思索发展的新思路。1995年7月6日,一项以提高奥运成绩为核心内容的《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正式发布,它被简称为“95争光计划”。 在95奥运争光计划颁布的同一年,中国赛艇队重新组建,一名年轻的运动生理学硕士吴昊来到了队里。现在吴昊担任中国赛艇队的副领队,负责一支十多人的科研医疗团队,但在十几年前,赛艇队的情况并不是这样。曹棉英是当时赛艇队女队队长,也是被寄予厚望的主力选手。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双人双桨比赛,当时29岁的曹棉英最后一次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奥运会获得银牌,直到今天,这枚银牌也是中国赛艇队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这届奥运会后不久,曹棉英退役成为中国赛艇队的一名教练。 95版奥运争光计划对体操等奥运传统优势项目的重视,也辐射到了贵州。肖莎就是在这段时间被母亲送到了张光远的体操班。如今,肖莎的努力正让她踏上自己的梦想之路,对贵州,这种奇迹也许会成为更多孩子梦想的起点。 2008年奥运会最后一次冬训开始之前,中国跆拳道队到海南进行了调整性训练。王卫星被邀请来与教练组一起制订冬训规划。奥运会新增项目,一直是中国奥运战略中新的金牌增长点,乒乓球、羽毛球、女子柔道、女子举重、跳水的双人项目等都不断为人们创造着惊喜,它们都曾经是奥运会的新增项目。但在开始阶段,要认识其项目特点却是最困难的。中国跆拳道走过的道路就是一个证明。1998年,陈立人结识了王卫星,并将其聘请为中国跆拳道队的体能教练。2000年,陈中就在悉尼夺冠,仅仅开展4年就拿到一块金牌,被称为体育界的一大突破。 悉尼奥运会第二年,2001年12月,一支全部拥有博士学位的管理队伍进驻到重建不久的中国皮划艇队,吴昊当时担任副领队。直到现在,那支“博士军团”在中国体育界还有着传奇的色彩,它的高素质在当时整个中国奥运军团里,独一无二。2004年雅典奥运会,杨文军/孟关良终于拿到了奥运会金牌。但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赛艇队的最好成绩只是第四名,赛艇项目依然是欧美选手的天下。因此吴昊现在来到赛艇队,继续进行着科研工作。 而吴寿章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群众体育的发展。他认为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来全民健身与奥运通行是一个战略性的决策,它可以把奥林匹克精神、奥运知识普及到群众当中去,通过广大群众参与健身活动来体现奥林匹克的文化,享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