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网 食材百科内容页

连云港小吃大全_连云港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2017-01-14 15:23:05 食材百科

连云港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江苏沿海大开发的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国际性港口城市、《西游记》文化发源地、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桥头堡。

主要特色小吃有:熘鳜鱼、花果山牌肥肝、烹虾段、酒醉螃蟹、蟹渣酱、松鼠桂鱼、鲜汤海蛰、虾婆、奶汤鱼皮、连云港凉粉、蟹黄煨鱼肚、锅塌鲈鱼、美蓉套蟹、蛋美鸭、荷花铁雀、汪氏滴醋、彤蟹、大煮干丝、羊毛虾、沙锅鱼头

松鼠桂鱼

简介

松鼠桂鱼,是江苏地区的传统名菜,在江南各地一直将其列作宴席上的上品佳肴,在海内外久享盛誉。

这道菜有色有香,有味有形,更让人感兴趣的还有声。当炸好的犹如“松鼠”的桂鱼上桌时,随即浇上热气腾腾的卤汁,这“松鼠”便吱吱地“叫”起来。

历史文化

松鼠桂鱼是苏州地区的传统名菜,在江南各地一直将其列作宴席上的上品佳肴。据说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苏州就有“松鼠鲤鱼”了,乾隆曾品尝过。后来便发展成了“松鼠桂鱼”。清代《调鼎集》中有关于“松鼠鱼”的记载:“取季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作松鼠式。油、酱油烧。”季鱼,应是季花鱼,即桂鱼。这条记载间接证明苏州乾隆年间有“松鼠鲤鱼”的传说是可能的。因为《调鼎集》中的不少菜肴均是清乾隆、嘉庆时的。其次可以说明今天的“松鼠桂鱼”正是在“松鼠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是,古代的“松鼠鱼”是挂的蛋黄糊,而今天的“松鼠鱼”是拍干淀粉。古代的“松鼠鱼”是在炸后加“油、酱油烧”成的,今天则在炸好后直接将制好的卤汁浇上去的。此外,今天的“松鼠鱼”在造型上更为逼真,其味酸甜可口,这些都是古代的“松鼠鱼”所难以比拟的。

做法

食材准备:桂鱼200克,料酒2克,松子10克,胡椒粉少许,番茄酱10克,植物油 500克,湿淀粉 40克 (实耗50克),食盐适量,食醋 15克。

制作步骤:1.将桂鱼去鳞、鳃、鳍、内脏,去掉头上的皮衣,洗净,把鱼头斩下,摊开、拍扁。用刀把鱼背部的鱼骨切掉(不要把鱼腹切破),在尾巴处留约1雨的脊骨。桂鱼去骨后,皮朝下摊开,用斜刀切成花刀,刀深达肉的4/5,不要切破鱼皮,在尾巴处开一个口,将尾巴从刀口中拉出。2.将鱼身撒上食盐、胡椒粉、料酒、湿淀粉(少许)涂匀3.炒锅上火,烧热后倒入植物油,油热至七成,将桂鱼蘸少许淀粉,放油锅中炸数分钟,再将鱼头蘸上淀粉,放入油锅中炸,炸至呈金黄色捞出,将有花刀的一面朝上摆在鱼盘中,装上鱼头。4.将松子放在油锅中,待熟后捞出,放小碗中。 5. 炒锅中留少许油,放入少许清汤,加食盐、、番茄酱、食醋,烧沸后,用湿淀粉勾芡,加入热油少许推匀,出锅浇在鱼肉上,撒上松子即可。

鳗鱼

简介

连云港市东海县鳗鱼养殖已有多年历史,清蒸鳗鱼更是一道当地的美味。

做法

取鳗鱼一条,约500—750克,宰杀后放入温热水中烫去身上的粘液,取出内脏,冲洗干净,切成细丝备用。将鳗鱼斜刀切成约3厘米的片,摆成梅花形,盐、味精、糖、胡椒粉、绍酒兑成汁浇在鳗鱼身上,然后放入猪油,用保鲜膜包好入笼蒸8—10分钟即好,取出放上葱姜丝,浇上热油即成。

灌云大

简介

灌云大糕,又名“玉带糕”,民间通称“桂片糕”,是灌云地区汉族糕类名点,历史悠久。

历史文化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河道大总督、左殿张丞相,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治理河道时,曾驻跸大伊山古佛寺,他感到寺内素餐单调乏味,便问主持僧人,大伊山有何名贵食品,老和尚即捧出本地特产的桂片糕。那形状似本朝一品官饰玉腰带,洁白如雪,清香四溢,蝉翼般的薄片,放进口中,勿需细品,穷滋甘甜,已入五脏六腑。张总督不禁拍手叫绝,这种奇缮玉食,初识恨晚。于是提笔在粉墙上,题五言绝句一道“玉带飘天下,千家万户迎。奇膳炙人口,果不负虚名”。回京时,他特将桂片糕改名为玉带糕,进贡圣祖皇帝玄烨品尝,引得“龙颜”大喜,变成贡品。

奶汤鱼皮

简介

奶汤鱼皮,是江苏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于苏菜系。是选用白河鱼皮,配以火腿冬菇虾仁、笋等料,加鸡汤烧制而成,虾仁盖在汤面。此菜汤浓肉嫩,十分可口。

做法

主料:水发鲨鱼皮500克、小油菜心12个。

调料:奶汤500克、葱15克、姜10克、绍酒50克、上汤250克、胡椒粉0.5克,味精5克、精盐3克、鸡油5克、熟猪油50克。

做法:

1、将水发鱼皮切成5厘米长、4厘米宽的长方形片,下入冷水锅内煮开,沥水,反复2次以去腥气;小油菜心飞水过凉。

2、锅上火入熟猪油烧热,下入葱、姜煸香,烹入绍酒,加盐1克,加入上汤,下入鱼皮烧开,中火烧5分钟,使其入味,将其倒入漏勺沥汤,去掉葱、姜,待用。

3、将锅上火,放入奶汤,鱼皮、盐、味精、胡椒面烧开,下入油菜心,打去浮沫,起锅将汤盛入碗中,淋入鸡油即成。

蛋美鸭

简介

蛋美鸡,是江苏的汉族名菜,属于淮扬菜系。菜点结合,鸡汤醇厚,鸡肉酥烂,烧卖味鲜。酥烂脱骨,又不失其形,形态饱满,光泽滋润,汤醇汁浓,诱人食欲。蛋美鸡用熟鸡蛋剖成梅花形,围在鸡肉旁边,酒蒸至极烂,不失鲜味。现在用蛋烧卖,在口味与造型上又进一步。有调理营养,气双补,调理月经不调等功效。另有蛋美鸭,蛋美鸽,风味依然如故。

做法

主料:母鸡(1250克)

辅料:火腿(75克)、鸡胸脯肉(50克)、冬笋(50克)、虾籽(1克)、鸡蛋(200克)、虾仁(75克)、香菇(鲜)(50克)、油菜心(80克)

调料:香菜(15克)、盐(5克)、白砂糖(10克)、姜(15克)、猪油(炼制)(100克)、黄酒(25克)、酱油(15克)、小葱(25克)、淀粉(蚕豆)(8克)

1.熟火腿50克切丁,25克切末;

2.鸡胸脯肉洗净,煮熟,切丁;

3.冬笋去皮,洗净,切丁;

4.香菜择洗干净,切末;

5.姜洗净,切片;

6.香菇去蒂,洗净,切丁;

7.油菜心择洗干净,备用;

8.葱洗净,打结;

9.将鸡剖开脊背,挖出内脏,鸡肚去胆,鸡腔剖开,剥去内皮,洗净待用;

10.抽掉气管、食管,斩去鸡爪,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烫一下,再洗净;

11.将鸡和挖挖出洗净的肫、肝一起放入有竹箅垫底的砂锅中,舀入清水,以能淹没鸡身为宜;

12.加葱结、姜片、黄酒,置中火上烧沸,撇去浮沫,盖上锅盖;

13.移到小火上焖约3小时至酥烂,捞出肫、肝切成丁;

14.将锅置旺火上烧热,舀入熟猪油75克,烧至五成热时,放入火腿丁、鸡脯丁、香菇丁、冬笋丁和肫、肝丁,再加酱油、白糖、虾籽,炒熟盛入盘中,分成16份;

15.炒锅置旺火上烧热,舀入熟猪油25克,烧至五成热时,放入菜心,加精盐17克煸熟,盛入另一盘中;

16.将虾仁洗净漂清,沥去水,斩成茸,放入碗中,加精盐少许、水淀粉拌匀成虾茸;

17.把鸡蛋倒入另一只碗中,加精盐1.5克调匀成蛋液,摊成直径约10厘米左右的蛋皮,摊成16张;

18.每张蛋皮中间放上馅心1份,包捏成烧卖,用虾茸粘住口,再撒上火腿末、香菜末,上笼蒸熟取出;

19.取鸡,胸脯朝上捞入大汤盘中,蛋烧卖转围放在鸡的周围;

20.盘边放上油菜心,将原炒锅鸡汤加精盐少许烧沸,起锅浇在鸡上即成。

小贴士:

1.砂锅中放水要以刚淹没鸡身为准,水勿太多,否则味不鲜。

2.摊蛋皮时,锅要烧热,用布擦上少许油,改小火,用手勺舀蛋液一勺倒入锅内,晃锅,使其成为直径10厘米左右的蛋皮。注意火不宜大,要用小火,否则蛋皮易上色。蛋皮不能干凝,否则包馅时粘不住。

3.制作蛋烧卖时,在蛋皮中间放入调好的虾茸1份,用筷子把蛋皮挑起翻折成半圆形,然后,再用筷子贴着馅心稍上处夹成烧卖形,在蛋皮合口处放上虾茸,再撒上火腿末、香菜末,上笼用旺火蒸约10分钟至熟,取出即成。

4.此菜选用去毛嫩母鸡约重1250克一只为宜。

连云港凉粉

简介

豆类或山芋的淀粉,加适量水稀释成糊,煮熟后冷凝成块,俗称“凉粉’,连云港的凉粉种类多,有豌豆粉、绿豆粉、山芋粉等,爽口清香味浓。凉粉的制作各人有各人的窍门,往往秘不示人。

凉粉的吃法一般有热吃、冷吃两种。热吃,是把凉粉放在烧热的平底油锅上,略煎一下,等底部有一层焦黄的皮后取出切块食用。冷吃,即将凉铅直接食用。吃前,将凉粉切成块状,或刨成面条状,还有事先用漏勺漏成“娃娃鱼”状,放入清水中,待吃时取出,根据顾客的口味放佐料,如放酱油、醋、麻油、蒜泥等;喜欢吃辣的人,还可以加入一些辣椒酱,风味独特。夏季吃凉粉消暑解渴;冬季热吃凉粉多调辣椒又可祛寒。来连云港不尝尝凉粉,确是一件憾事。

爆乌花

简介

爆乌花,汉族名菜,属淮扬菜系,以乌贼鱼炒制而成,口味鲜嫩。将鲜墨鱼洗净,取其肉片,剞成交叉花刀块,放入开水中氽一下,沥净水待用;花生油旺火烧至六成熟,投入葱末、姜末、蒜末炸香后放入乌花、玉兰片、木耳青豆、香菜,加入料酒、白糖、味精、精盐,用湿淀粉勾芡,装盘后撒上胡椒粉即可。

做法

原料:鲜墨鱼肉500克、水发玉兰笋片25克、木耳、青豆、葱末、姜末、蒜末各5克、香菜15克、大蒜末3克、绍酒5克、白糖、味精、胡椒粉各1克,水淀粉5克,花生油60克。

制法:

1)鲜墨鱼洗净,切成荔枝花刀块焯水沥干;

2)花生油烧至6成热,投入葱末、姜末、蒜末煸香;

3)再放入乌花、玉兰片、木耳、青豆、香菜及调料勾芡,装盘后撒上胡椒粉即成。

虾婆饼

简介

虾婆饼,是连云港一种特色小吃,用虾和鸡蛋摊成的饼。

海州湾渔场生长着一种形似螳螂又像虾的软体动物,俗称“虾婆婆”。虾婆婆体大肉多,一般雌虾婆为最好。辨认雌虾婆方法很简单,凡脖下有一个白色正楷“王”字者即是。用盐水煮食,同盐水虾齐名。人们还习惯于把虾婆洗净去尾,用擀面棍从其头部向尾部压挤出肉汁,加上少量面糊、鸡蛋烙成饼,俗称虾婆饼,炒菜做汤其味鲜美。

文思豆腐

简介

文思豆腐是一道有着悠久历史的江苏扬州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苏菜系。它选料极严,刀工精细,软嫩清醇,入口即化,同时具有调理营养不良、补虚养身等功效,是老人、儿童选择的上好菜谱。清人俞樾《茶香室丛钞》:“文思字熙甫,工诗,又善为豆腐甜浆。至今效其法者,谓之文思豆腐。”《调鼎集》上又称之为“什锦豆腐羹”。

历史文化

传说在清乾隆年间,扬州梅花岭右侧天宁寺有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善制各式豆腐菜肴。特别是用嫩豆腐、金针菜、木耳等原料制做的豆腐汤,滋味异常鲜美,前往烧香拜佛的佛门居士都喜欢品尝此汤,在扬州地区很有名气,这在《扬州画舫录》中曾有记载。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曾品尝过此菜,还一度成为清宫名菜。因该菜为文思和尚所创,人们便称它为“文思豆腐”,一直流传至今。从民国初期到30年代时,此菜在江南地区也很有名,不过其制法与清代已有所不同,厨师们对用料和制法作了改进,使其烹调更加考究,滋味更鲜美。

做法

主料:豆腐(450克)

辅料:冬笋(10克)、鸡胸脯肉(50克)、火腿(25克)、香菇(鲜)(25克)、生菜(15克)

调料:盐(4克)、味精(3克)

1. 将豆腐削去老皮,切成细丝,用沸水焯去黄水和豆腥味;

2. 把香菇去蒂,洗净,切成细丝;

3.冬笋去皮,洗净,煮熟,切成细丝;

4.鸡脯肉用清水冲洗干净,煮熟,切成细丝;

5. 熟火腿切成细丝;

6.生菜叶择洗干净,用水焯熟,切成细丝;

7.香菇丝放入碗内,加鸡清汤[1] 50毫升,上笼蒸熟;

8. 将锅置火上,舀入鸡清汤200毫升烧沸,投入香菇丝、冬笋丝、火腿丝、鸡丝、青菜叶丝,加入精盐烧沸,盛汤碗内加味精;

9. 另取锅置火上,舀入鸡清汤500毫升,沸后投入豆腐丝,待豆腐丝浮上汤面,即用漏勺捞起盛入汤碗内上桌。

蟹黄煨鱼肚

简介

黄鱼肚,是一道江苏名菜,蟹黄味鲜,色黄亮,鱼肚软滑,汤汁浓郁。鱼肚是名贵干货原料之一。中国吃鱼肚,史书多有记载,如《齐民要术》上的作法,宋人陈世崇的《随隐漫录),明《本草纲目》等多有记载。中医认为鱼肚甘咸性滑,人肝、肾二经,具有清头目、养精固气等功效。

做法

油发鱼肚..100克 姜未.....5克

蟹黄肉...250克 大油.....75克

葱花.....5克 鸡蛋黄....2个

水发香菇..15克 味精....1.5克

冬笋.....15克 香醋.....5克

火腿未....10克 香油.....5克

鲜汤....500克 食碱.....少许

湿淀粉....15克 料酒.....2克

精盐.....7克 胡椒粉....1克

〔烹制方法〕

1.将鱼肚放入温水中浸泡至软,用食用碱洗净油渍,再用清水反复漂洗干净,用刀将鱼肚片成 3.6厘米、宽 1.8厘米的条块。香菇、冬笋切丝。

2.炒锅置旺火上,加入清水适量烧沸,将鱼肚放进锅中余片刻捞起,沥干水分。原锅上火,换上鲜汤 250克,放鱼肚,加精盐 4克、料酒 10克。味精 0.5克,烧煮约 10分钟,待汤汁稍干时,盛入盘中。

3.炒锅置中火上烧热,放熟大油、葱花、姜未炸香,将蛋黄、蟹黄肉下锅稍煸数下,随即放入冬笋丝、香菇丝,加入香醋 5克、料酒 10克、精盐 3克、味精 0.5克,加入鲜汤 250克烧沸,用湿淀粉勾稀芡,浇盖在鱼肚上,撒上胡椒粉、火腿末,淋香油即成。

〔工艺关键〕

1.鱼肚最好用发好的雄黄鱼鱼肚,广肚次之。

2.蛋黄、蟹黄用小火煸出黄红油。

3.稀荧即米汤荧,不可太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