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网 食材百科内容页

南宁小吃大全_南宁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2017-01-14 15:19:48 食材百科

南宁,简称邕,古称邕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华南地区特大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和贸易中心。

特色小吃主要有:老友面(粉)、八仙粉、干捞粉、卷筒粉、八宝饭柠檬鸭、酸品、王府牛杂、生榨米粉等等。

老友面

简介

广西小吃之一。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南宁面食.据说,一老翁每天都光顾周记茶馆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没有去茶馆,周记老板便以精制面条,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热面条一碗,送予这位老友吃。老翁吃后出了一身汗,病状减轻,故由此而得"老友面"之名。老友面食之开胃驱寒,深受食客欢迎而经久不衰。老友面发展至今,其演变有老友粉和老友炒粉,老友粉的做法和老友面相同,只是主料换成米粉。

历史文化

关于“老友面”的来历,民间众说纷纭。据说,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个食客经常去中山路一间小吃店就餐,久而久之,主客成了朋友。有一次,食客外感风寒卧床不起,店师傅听说后便给食客做了一碗面,放上酸笋、辣椒、豆豉、等,食客吃完后大汗淋漓,全身感觉舒畅放松,连打一串喷嚏后风寒全好了,高兴之下给小吃店送去一块上书“老友常来”牌匾。“老友面”从此得名。老友面的传统制作方法是:先将精面粉鸡蛋和面,反复搓揉,用竹杠反复压打,切成细面条,再以爆香的蒜泥、豆豉、酸辣椒、酸笋、碎牛肉、骨头汤等配料与之烹煮而成。风味独特,闻之酸辣鲜香,诱人食欲;食之开胃解腻,回香无穷,并有祛除风寒之功。主料用米粉的,称“老友粉”。五六十年代起,一直由南宁第二饮食公司主营老友面(粉),其中以位于中山路的中山饮食店最为著名,老友面又称“中山老友面”,香港《文汇报》、广东《羊城晚报》和《南宁晚报》等媒体曾对其进行专题介绍。该公司制作的老友面曾获1997年杭州烹调大赛“中华名小吃”称号。南宁市制作经营正宗老友面(粉)的饮食店有:大同饮食店、共一饮食店、共东饮食店、花村饮食店、建政饮食店、安源饮食店、亭子饮食店等。

做法

取蒜末、豆豉、辣椒、酸笋、肉末用油爆香后,加少许酱油,加入高汤烧开,放入湿面稍煮片刻,起锅,撒上葱花上桌。

南宁老友粉

简介

南宁老友粉都说南宁的粉品种最多,不过,老友粉始终是其中的金字招牌。辣椒、酸笋、豆豉、肉片,猛火爆炒,滚汤入粉,夏天吃着开胃,冬天吃着驱寒。南宁人总是说:“几天不吃老友粉,就像很久不见老朋友一样!”

历史文化

南宁老友粉的来源是老友面。关于老友面的来历有一个典故: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位老翁每天都光顾周记茶馆喝茶,有几天因感冒没有去,周记老板十分挂念,便将精制面条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热面条一碗,送与这位老友吃。热辣酸香的面顿时使老翁食欲大增,他发了一身大汗,感冒也好了。事后老翁感激不尽,书赠“老友常临”的牌匾送给周老板,“老友面”由此得名并渐渐名扬八桂。

做法

主料:新鲜米粉(最好要切粉)二两或三两、肉末两大汤匙、酸笋丝两汤匙、瘦肉丝少数 辅料:大蒜泥一汤匙、胡椒粉少许、米醋少许、生抽少许、砂姜粉少许、豆豉一汤匙、蒜蓉辣椒酱一茶匙、香葱末一汤匙

制作步骤:1、 热锅,倒入少许油,肉末、蒜泥、豆豉、辣椒酱下锅中火煸炒,加料酒少许炒至出香味2、下酸笋丝继续翻炒,加入米醋、生抽翻炒几下后加入适量开水加盖大火烧滚半分钟3、米粉下入大滚的汤中烧开后立即离火,散入香葱末、胡椒面和砂姜粉盛入大碗即可。

桂林米粉

简介

桂林不仅山水甲天下,而且米粉也很有名,它圆细、爽滑、柔韧,具有独特的风味。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园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

1、冒热米粉: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猪牛肉片,卤牛膀、牛肝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或辣椒、蒜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拂拂作响,声色味俱全。

2、原汤米粉: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这种米粉味道十分鲜美。

3、醋水米粉:这是一种无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经济爽口,妇女特别爱吃,夏天最受欢迎。

4、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会仙楼的最为驰名,据说它开设于清代道光年间,原来设备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兴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后来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现在则不同了,顾客日夜盈门。此外,桂林的街头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摊,游人逛了秀丽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饱享眼嘴之福,实在是一大乐事。桂林米粉老店以又益轩粉店、石记米粉、味香馆最为有名。

历史文化

传说归传说。桂林米粉到底是哪个做出来的呢?原来,秦王嬴政为了统一中国,派屠睢率50万大军征战南越,紧接着又派史禄率民工开凿灵渠,沟通湘江、漓江,解决运输问题。南越少数民族勇猛强悍,不服秦王。秦军三年不解甲,武器不离手,可见战斗之激烈。由于南越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秦军水土不服,加上粮食供应困难,大量士兵经常挨饿、生病。这些西北将士,天生就是吃麦面长大的,西北的拉丝面、刀削面羊肉杂碎汤泡馍馍,都是他们的美味佳肴。如今他们远离故土,征战南方,山高水深,粮食运不上来,人不可能空着肚子行军打仗,只有就地征粮,以解决食为天之大事。

但南方盛产大米,却不长麦子,这就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何把大米演变成像麦面一样让秦军将士接受,史禄把任务交给军中伙夫们去完成。伙夫根据西北饸面制作原理,先把大米泡胀,磨成米浆,滤干水后,揉成粉团。然后把粉团得半生熟,再拿到臼里杵舂一阵,最后再用人力榨出粉条来,直接落到开水锅里煮熟食之。合面团不舂,而米粉团通过舂 ,使榨出的粉条更有筋力,传说旧时桂林米粉从二楼悬吊一根拖地也不会断,其筋力可想而知。秦军郎中采用当地中草药,煎制成防疫药汤,让将士服用,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为了保健,也是由于战争紧张,士兵们经常是米粉、药汤合在一起三口两口就扒完了。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桂林米粉卤水的雏形。后经历代卖米粉师傅的改进、加工,而成为风味独具的桂林米粉卤水。

卤水为什么能治疗“水土不服”的疾病呢?原来,桂林米粉卤水用了草果、茴香花椒、陈皮、槟榔、桂皮、丁香、桂枝、胡椒、香叶、甘草、沙姜、八角等多种草药和香料熬制,这些草药全是专治脘腹疼痛、消化不良、上吐下泻的。这就难怪桂林老年长寿者,都有爱吃米粉的嗜好了。

秦始皇统一南方后,到汉元鼎六年建始安县(桂林城前身),大量北方移民陡迁到桂林,包括许多像诸葛亮、韩信、陶渊明、周敦颐、李世民、赵匡胤等等历史名人后裔,这些北方移民来到桂林,把米粉叫成“米面”,这种称谓,一直延续到抗战桂林大疏散。

因此,桂林米粉,从秦王朝就开始产生和生产了,也就是说,桂林人吃米粉,已经吃了两千三百年啦。

做法

原料:

特料(水蛇、黄青蛙各一只),猪头骨、牛骨各2000克,草果、桂皮、甘草各10克,八角、香茅、丁香6克,小青椒100克,砂仁各25克,小茴香25克,丁香5克,香叶、花椒各10克,陈皮6克,阳江豆豉400克,干辣椒50克,老姜500克,干葱头200克,桂林豆腐乳250克,盐80克,冰糖200克,酱油200克。

制法:

1、将水蛇、黄青蛙剖开去杂,把猪头骨、牛骨洗净,入沸水中大火氽10分钟,捞出放入不锈钢桶中,加清水15千克大火烧开,小火煮5小时,过滤留汤。

2、锅内放入色拉油,烧至五成热时放入草果、桂皮、甘草、八角、香茅、砂仁、小茴香、丁香、香叶、花椒、陈皮、阳江豆豉、干辣椒小火煸炒15分钟,捞出香料,用纱布包起成香料包,下入汤中小火熬2小时。

3、锅内留油30克,烧至五成热时放入豆腐乳小火翻炒2分钟,放盐、味精、鸡粉、冰糖、酱油小火熬开,出锅倒入不锈钢桶中调匀即可。

柠檬鸭

简介

柠檬鸭是广西南宁武鸣一带的特色菜肴。其做法是将宰后洗净的鸭切成块,入锅炒至六分熟再放入切成丝的酸辣椒、酸芥头、酸姜、酸柠檬、酸梅、生姜及蒜泥,共同煨至八分熟,再放入盐豉,炒熟后淋上香油即可出锅。其味酸辣适宜,鲜香可口,极其开胃。春、秋天火气大的时候都可以吃,是比较好的“清凉补品”,老少皆宜。南宁气候和东南亚相仿,受东南亚料理风味影响,近年来采用柠檬作为调料的菜品越来越多。

做法

1. 准备材料:酸辣椒、酸藠头、酸姜、酸笋。

2. 鸭子先斩大块,放入沸水中煮变色之后捞出。

3. 斩成小块。

4. 放点斩好的鸭皮进去,也就是一点点肥肉进去炼油。这是一道很省油的办法。就是不用放油了,直接在斩鸭子的时候,把一些肥肉取出来放入油锅里炼油。嘿嘿.......

5. 炼好油之后,把鸭子倒入锅中,翻炒。然后放点料酒。

6. 放配料进去翻炒。

7. 准备腌制好的柠檬,切碎。注意:柠檬要最后才放进锅内,以防止柠檬苦了整道菜。

8. 盖上盖子焖鸭子。期间不用放任何的配料。,焖10——20分钟。 把鸭子焖出味道来.....

9. 在焖的时候久不久开盖子来翻炒一下。然后再盖盖子继续焖。

10. 这时候可以放白糖、放柠檬进去翻炒了。

11. 放入生抽、老抽提味还有上色。

12. 继续再翻炒一会儿。就可以出锅了!

13. 出锅咯! 吃起来有鸭子的香味,还有那些配料带来的酸辣味!简直是美味极了! 在炎炎夏日能够吃上这么一道菜,既开胃又好吃

卷筒粉

简介

南宁卷筒粉,更在意的是精致的做法,用磨成的米浆均匀地铺在热腾腾的白布上,放进托盘,撒些早已准备好的肉末葱花,蒸熟上碟后裹成枕状,食用时配放南宁的特产黄皮酱、香油等调味品,软滑爽口。

卷筒粉好不好吃关键在粉的嫩滑,而不是配菜,那些都只是配角,配角再多也抢不走主角的风头。如今,经过商家们的改良,卷筒粉的馅已经五花八门,食客们的选择当然也更多了。

历史文化

关于肠粉的起源,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人说“最早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又有人说“肠粉起源于广东,早在清代末期,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肠粉的叫卖声”。也有传说是乾隆皇帝游江南那会儿,受了吃客大臣纪晓岚的蛊惑,专门拐去粤西吃肠粉。当吃到这种“够爽、够嫩、够滑”的东西时,乾隆赞不绝口,并乘兴说:“这米粉有点像猪肠子”。肠粉在广东是最为普遍的早餐,看起来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吃起来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还有一点点韧劲,让人一吃难忘。

做法

1.将老包米500克(即1斤)和清水600克混合泡三个小时以上(目的是使老包米吸收适量水分,磨出来的米浆更细腻,磨浆机的使用寿命延长)。2.将等量的老包米和清水磨,注意出浆的速度要均匀,要不磨浆机器受热会导致熟浆过多而影响到肠粉的质量。3.将小麦生粉50克勾兑适量清水,和步骤2的米浆勾兑均匀。4.冲生熟浆,生浆与熟浆的比例为10:1左右,加入精盐。5.抽屉里先上点花生油或者烧鸭油,然后将适量的生熟浆滔到抽屉里面均匀摊开(可适当添加碎肉或鸡蛋等),其厚度在2.5毫米左右为佳,旺火蒸约1分钟左右,用肠粉专用铲子把肠粉从前到后,或者从后到前起屉。

都乐八宝饭

简介

八宝饭是汉族传统名点,腊八节节日食俗。流行于全国各地,江南尤盛。各地的配方大同小异,基本上是把糯米蒸熟,拌以糖、油、桂花、倒入装有薏米莲子桂圆、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历史文化

相传源于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会。纣为商代之末主,膂力过人,敏捷善辩,嗜酒好色,暴虐无道。公元前1123 年,周武王率诸侯东征,败纣于今河南省洪县南的牧野。纣自焚死,武王及定天下,建都于镐,即今长安西上林苑中。在周武王伐纣,建立天下的大业中,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骗八士,功勋赫赫,深为武王和人民称誉。在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会上,天下欢腾,将士雀跃,庖人应景而作八宝饭庆贺。八宝象征有功的八士,使用山楂则寓意火化纣王。此菜历经千年,流传全国,色泽鲜艳美观,质软香甜,为酒席上的佳肴。由于各地习俗,口味有异,用料亦不尽相同,但其烹制方法和风味基本相似。

做法

由优质大糯米、猪油、白糖、豆沙、莲米、果脯葡萄、桔丁、蜜枣等原料用水冲泡、晾干、蒸制而成,其味芬芳,饭质软和,香甜可口。

制作一

食材准备

薏仁米50克,白扁豆50克,莲子肉(去心)50克,红枣20个,肉(炒

熟)50克,龙眼肉50克,糖青梅25克,糯米500克,白糖100克。

制作步骤

1、将前三味泡饭煮熟,红枣泡发,核桃肉炒熟,糯米蒸熟备用;

2、取大碗一个内涂猪油,碗底摆好青梅、龙眼肉、枣、核桃肉、莲子、白扁豆、薏仁米,最后放熟糯米饭

3、再上蒸锅蒸20分钟,把八宝饭扣在大圆盘中,再用白糖加水熬汁。

制作二

食材准备

上白糯米1千克,赤豆500克,桂圆肉25克,瓜子仁5克,糖莲子40克,蜜饯200克 ,蜜枣75克,桂花5克,白糖1.25千克,猪油200克。

制作步骤

1.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四五小时,捞出沥干,散入垫有湿布的笼屉内,不要加盖,用大火蒸到冒气,米呈玉 色时,洒遍冷水,使米粒润湿。再加盖,继续蒸约5分钟,一见蒸汽直冒笼顶,即将米饭倒入缸中,加入白糖约400克,猪油和开水(约需400克)拌和。

2.将赤豆、白糖(350克)、桂花制成豆沙馅;将桂元肉撕成长条;糖莲子一分二;蜜枣去核剁成泥,连同蜜饯、瓜子仁,各分成30份。然后用小碗30只,碗内抹猪油,将以上各色原料分别放在碗底排成图案,上面薄薄铺上糯米饭,中间放豆沙馅,再放上糯米饭与碗口相平,并轻轻抹平。随后把它放入笼屉,用大火沸水蒸到猪油全部渗入饭内,并呈红色时(约需1小时),出屉覆入盘内(如不马上食用,可在冷却后再回蒸)即成。

注意事项

1、糯米加水要适量,焖熟即可,不宜太软;

2、亦可炒好豆沙馅,一层糯米饭夹一层豆沙,以3~4 层为宜;

3、用牛奶代水勾芡,别具风味。

制作三

食材准备

糯米,红豆馅,果脯,红枣,瓜子,核桃,熟莲子,葡萄干(用量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制作步骤

1、糯米蒸成糯米饭。

2、碗中涂色拉油或猪油,防粘碗。把一颗莲子放在碗底,四周放蜜枣,再放果脯,果脯正面朝下,再依次摆放其他原料,注意色彩搭配。摆放至碗中间高度即可。

3、把蒸好的糯米饭铺在碗底,没过摆放好的原料即可。加入红豆馅,再沿碗里铺上掰开的莲子和红枣;再铺糯米饭,与碗口齐平,按紧。蒸10分钟,出锅,凉一会,扣在盘中即可。

简介

南宁瓦煲饭是用瓦煲或瓦煮熟的米饭,它比用金属饭锅做出来的米饭更香。

做法

原料:沙煲一个、米米、鸡肉、牛肉、蛋一个、油、酱油

步骤:1、沙煲在底部抹薄薄的一层油,米洗干净。米和水的比例:1:1.5 (这个比例很重要,关系到饭的生熟程度!太烂不好吃,夹生则根本没法吃!) 将米和水放入沙煲,用大火烧开;2、大概十分钟不到,饭开始收水。可以看到饭表面有一个个的洞。这个时候赶快把肉放进去! 要快;3、再打个蛋。盖上盖,换最小火,再煮三四分钟。关键时刻来了! 关掉火,让瓦煲饭焗十五分钟。不要再打开盖来看哦,这是瓦煲饭最关键的时候,焗的时间不够饭就生了,而且很难再挽回了;4、耐心地等待十五分钟后,香喷喷的瓦煲饭就做好了!

干捞粉

简介

干捞粉,也称干拌粉。一种中国华南地区较常见的汉族特色小吃,粉是烫过的,菜是凉的,汤汁酱料也是凉的,酸酸甜甜,爽滑清新,贴脾贴胃,再盛一碗清汤,撒点小葱,即可食用。

做法

干捞粉,粉是烫过的,菜是凉的,汁也是凉的,酸酸甜甜,爽滑清新,贴脾贴胃,再盛一碗清汤,撒点小葱。

把米浆蒸熟后切成条形,拌以调制好的叉烧、肉末、葱花、炸花生、酱料、香油等即可食用。特点是香、酸、脆、甜、咸适度,食而不腻。

粉丝干爽;不粘;入味的三点秘密:

1.油泡粉:泡粉丝的水里面要放一些油,再炒时粉丝就不会粘连了。

2.凉水泡:千万别用热水泡,只要粉丝遇到了热水,再入锅炒时,就非常容易粘连。

3.调料水:粉丝要在放有调料的凉水中浸泡二小时,才能保证粉丝吸入味道。

八仙粉

简介

八仙粉,广西南宁的特色小吃,南宁市民喜爱的风味之一,也是到南宁游玩必吃的美食之一。

历史文化

相传是清宫食谱之一,因其配有山珍、海味、时鲜八味以上,味道相异相辅,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故而得名。

做法

八仙粉以味道鲜美、柔韧爽滑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特色是香、酸、脆、甜、咸适度,食而不腻。

做法:选用带有韧性的新鲜切粉,煮粉前先在热锅里盛入大半碗猪骨熬成的上汤,汤沸后放入鱼饺、肉片、熟鹌鹑香菇、黄花菜鱿鱼、鸡肉丝、瘦猪肉片、鱼片、新鲜嫩蔬菜等各两三件,猛火煮沸片刻,再倒入200克切粉,待锅中汤水再沸后加少许香葱、香油、盐、味精等调味,即可装碗食用。其特点是配料多、营养丰富、合理搭配,粉韧爽口,味道鲜美。

粉利

简介

粉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的一种乡间小吃,发明人是广西壮族地区的壮族民众,粉利是壮族原生态的稻米制品,经过石磨磨成浆,然后经过蒸煮而成。广西地区一般会在过年期间食用粉利,以讨大吉大利之意。粉利是用上好大米细磨成浆,搓搜成小圆柱状,蒸至八成熟,取出晾干即成。

粉利在钦州也非常流行,是钦州人民很喜爱的一种小吃。钦州粉利上市说要在冬季春节前后,吃时切成条状,配上腊肉芹菜菜花青蒜等烩炒装盘即可食用。特点是色鲜味美、香滑爽口。

猜你喜欢